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5篇
法律   18篇
中国共产党   52篇
中国政治   41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宋兵 《学习导报》2012,(12):46-46
清代江苏学者朱柏庐所著《治家格言》,从旧时代的道德观出发,规劝人们安分守己、修身养性,被后人称作“朱子家训”,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02.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不管能活多少岁,他应该尽己之力.急人所急.解人所困.多为社会造福.多做贡献.人生才能无悔.”这是于都县盘古茶厂厂长黄清波的人生格言.也是他成就事业.对人生真谛执著无悔追求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03.
格言解析 任何人不因思想受处罚这一罗马法格言的基本含义是,思想是自由的,国家不能将任何人的思想作为刑罚处罚对象;反过来说,只有行为才能构成犯罪,才是刑罚处罚的对象.在人类社会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确存在将思想作为处罚对象的现象,即在刑法上意图被视为行为.这是由于法律没有与宗教、道德分离.而这一现象,必然导致过剩犯罪化,即刑罚处罚范围过于扩大,从而导致将思想作为处罚对象.  相似文献   
104.
格言解析 任何人不因同一犯罪再度受罚的法律格言,是指任何人不因同一犯罪受双重刑罚处罚,即对被告人的某一犯罪事实科处刑罚后,不能重新以该犯罪事实为根据再度科处刑罚.换言之,任何人不因一个犯罪而再度受罚,或者说对一个犯罪不能重复追究刑事责任.英语法律格言“一罪不可两治”,表达的也是同一思想.适用于一切法领域的任何人不因同一事件再度承受痛苦的法律格言,适用于刑事法领域时,也是指任何人不因同一犯罪再度受罚.  相似文献   
105.
什么是行政哲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于没有学过哲学的公共管理专业学生来说,要把行政哲学的思想内容传授给他们是很困难的事情.虽然哲学思想看起来是抽象的,但是它并不像人们猜测的那样晦涩难懂.向公共管理专业学生解释什么是哲学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思考一些公共管理中通常所关注的事.公共管理者不时地谈论起那些对他们来说非常严肃的问题,譬如,许多管理者用"哲学"这一词汇表达他们自己的观点、格言时会说:"我的管理哲学就是尽可能有效率地完成工作."或:"我的哲学就是让人们参与决策过程."这些主张就是一个人与同事或与雇佣他的组织管理者(manager)之间关系的哲学化表述.有时在谈论一些重要的事情时,则并没有用到哲学这一词汇:"我在这里做事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我感到如此烦恼?""我每天例行公事到底有什么意义?"这些提问就是关于一个人自身(哲学)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6.
半月声音     
《半月谈》2022,(3)
世界期待中国,中国做好了准备。国家主席习近平2月3日向国际奥委会第139次全会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中方将竭诚为世界奉献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践行“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霸道无理,极不负责。美国政府近期宣布取消44班中国航空公司运营的航班。  相似文献   
107.
藏族第一部哲理格言诗集《萨迦格言》有云:"若依福德成诸事,如同阳光不依余。若依精勤成事业,如同灯光仍依余。"意思是说,在世间无论做什么事情,若没有福报,因缘是难以顺利达成的。人在职场,要管理好自己的福报,否则"劳动致富"只能是个美丽的谎言。偶然在百度搜索“劳动致富”,页面显示“找到相关结果约12,000,00个”,充斥首页的标题却是:“劳动光荣是个传说,劳动致富是个谎言”、“劳动能致富吗”、“我想劳动致富为什么这样难呢”……再往下翻页,我不得不感叹网络的海纳百川,对“劳动致富”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108.
格言简析 此句格言意为: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此格言是罪刑法定原则的格言表述与经典表达,即只要没有制定法的规定就不存在犯罪与刑罚,或者说能规定犯罪与刑罚的只限于制定法.据说,这一格言最先是由近代刑法之父费尔巴哈于1801年在其刑法教科书中用拉丁语表述出来的,而非出自罗马法.  相似文献   
109.
格言简析 法律不理会琐细之事格言的字面含义是,法律不规定和处理过于轻微的事项;相反,只规定和处理较为重大的事项.由于遵从法律是法官的任务,法官的实务是解释法律,所以在司法上,法官不理会琐细之事.由此看来,法律不理会琐细之事与法官不理会琐细之事两个格言的含义相同.  相似文献   
110.
格言简析 法律在惩罚前应予警告的格言,意味着定罪量刑应以行为时有刑法的明文规定为限.概言之,没有事先公布的法律就没有犯罪,没有事先公布的法律就没有刑罚.法律考虑未来而不考虑过去的格言,意味着法律对未来有效,对过去无效.我们可以将这些内容概括为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法不溯及既往是罪刑法定原则的派生内容之一,故刑法的溯及力与罪刑法定原则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