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7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9篇
法律   30篇
中国共产党   108篇
中国政治   199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灶屋夜话     
我的老家坐落在湘西南与贵州比邻的崇山峻岭间。斗转星移,白驹过隙。屈指数来,离开老家已四十余载,记忆深处浓浓的乡韵底色已渐渐消退,唯有那两面倒水、四角微翘的木房子,木房子里炊烟缭绕的灶屋却深深地镶嵌在脑海中。  相似文献   
72.
《智取威虎山》在全国上映,片中反映了抗战结束后,全面内战爆发,东北野战军与土匪座山雕在白山黑水间的一场殊死搏杀。东北野战军与东北悍匪在荧屏上厮杀得人仰马翻,往常内战影片中共的宿敌,青天白日大钢盔的蒋军却不见了踪影。影片中,蒋军仅仅出现了一名戴着大墨镜、酷范十足的军官侯专员,他试图拉拢座山雕投靠蒋军,共同对付东北野战军,颇有坐山观虎斗,千里之外运筹帷幄的谋士形象。  相似文献   
73.
王睿 《创造》2015,(9):28-29
<正>庄园经济既是一种经济模式,又是一种发展战略、一种规划思想,更是一次深刻的改革创新。当现代农业的鼓点响起,云南高原特色农业风生水起之时,作为一种新的农业产业化开发模式和经营机制,庄园经济的发展顺应了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必将成为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云南地理气候环境条件多元,立体生态气候明显,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四季飘香,为发展庄园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提高农产品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高原特色农业跨越式发展,持续稳定地提高农民收入,云南做出  相似文献   
74.
谭鑫 《创造》2015,(10):62-63
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社科联主办,云南省委党校承办,科研处具体组织、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博士谭鑫牵头的云南省第九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与互联网+"专场研讨会于2015年9月30日在中共云南省委党校成功召开.来自国内、省内的123位专家、政府领导、企业家围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与互联网+"这一专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在思想碰撞和观点交锋中激发出一些新思想、新观点,现将本次研讨会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5.
1920年2月19日,是农历大年三十。爆竹声中辞旧岁。本是家家户户过新年的日子,获得保释出狱的陈独秀却在这一天抛妻别子,秘密地从北京抵达上海。谁知,一到上海,陈独秀就生病了,五六天起不了床。  相似文献   
76.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位于湘西南、湘黔桂三省接边区域,县域总面积2210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l个国有林场,总人口27万,其中苗族侗族人口占74.4%,是“中国苗族歌鼟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4.93%。  相似文献   
77.
娄岩 《侨园》2015,(Z1):64-65
〈南歌子晚秋〉小苑黄花乱,湖光一水长。思君风物也悲凉。何况眼中心上难相忘。借梦常携手,凭书续断长。忍看蝴蝶立新墙。怎奈风吹雁阵不成行。康接到洁的信已经是两周以后的事情了。这天康下班回家,照例从公寓的公共门厅的地上和自己爆满的信箱里拿到一堆信,其中大部分都是些没用的广告。康不急不慢地掏出钥匙正准备去开门锁时,却无意中发现地上还有封非常显眼,目十分熟悉,来自中国的航空信。这种信封在国内通常要比普通信封贵一些,也是他念大学和工作时遇到急事,不得已才舍得用的,所  相似文献   
78.
金紫岭,陡然隆起于湘西南的一块丘陵地带,是新宁的一座“神山”,香火不断,但凡生于斯长于斯或是在此工作过的人,是没有不知道她的。据说,其名字的由来,是缘于山上产云母石,日暮而望之,如水镜高悬,耀人眼目,仿佛金子在闪闪发光。自古以来,她连同自南向北蜿蜒而去的清清扶夷江,山高水长,恩惠浩荡,犹如永远不老的严父慈母,生养、哺育和护佑着这方土地的儿女们。在崀山丹霞地貌的旅游价值未被重视和开发之前,她是远近人们探访和朝拜的首选。  相似文献   
79.
《先锋》2016,(7):74-74
成都博物馆新馆位于天府广场西侧,毗邻省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是成都市最大的文化设施项目。新馆占地面积17亩,分为北楼和南楼,整个建筑为地面5层,地下4层,总建筑面积达到65000平方米,包含文物展陈区、文物藏品库区、公共空间、业务科研及办公区和学术交流区等功能区。目前馆藏有青铜器、金银器、画像砖、石刻、陶瓷器、书画等各类文物20余万件,其中尤以巴蜀青{同器、  相似文献   
80.
覃世进 《当代广西》2008,(16):34-34
壮族原为僮族,1965年改为壮族。僮族世居岭南,在古代汉文文献中相继被称为“西瓯”、“骆越”、“乌浒”、“俚”、“僚”等,宋代开始称“僮”。僮族人口众多,分布广泛,支系繁杂,各种自称达数十种。1949年后,经过深入调查和进行民族识别,人民政府把广西及广东、云南等地自称“布僮”、“布土”、“布侬”、“布泰”、“布沙”、“布陇”、“布衣”、“布越”、“布寮”、“布雅依”、“布曼”等等的人们统一称为僮族。僮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方块壮字),有独具特色的生活和风俗习惯,保存了显著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