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15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刘建林 《台声》2013,(3):47-48
中国历史上以一篇好文章而名垂千古的人,除晋代的陶渊明、宋代的范仲淹,还有清代台湾的郑用锡。陶渊明的一篇三百六十字的《桃花源记》,经过一千五百年岁月的打磨,仍是盛名不衰。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传唱千古,没有因为历史变迁衰落、淘汰,反而如一棵千年古槐,经岁月的沧桑,愈显旺盛的生命力。郑用锡的一篇《劝和论》吟唱百年,至今影响着台湾地区的民族给鸶.仍然静学着智彗的*芊.  相似文献   
22.
以《桃花源记》、《归去来辞》而名世的晋代大诗人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愤而辞去彭泽县令,一下子身价百倍,名垂千古。你看他辞官路上,“舟摇摇以轻飑,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辞官后的陶潜,多么自由,多么轻松,多么快乐!  相似文献   
23.
陶渊明《桃花源记》是寓意之文,又是纪实之文。现多认为《桃花源记》系寓意之文,且认为陶文是虚构之故事,其桃花源亦误认是湖南武陵。考当时社会与史籍,实不尽然。近代史家陈寅恪先生据史祥加求证,“纪实立说”,指出《桃花源记》之桃花源应在北方的弘农或上洛。  相似文献   
24.
重游桃花源     
<正>"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毛泽东同志这句诗迄今令我十分动情。我的故乡在湖南桃花源,也曾多次回湖南过年。我无限依恋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我依恋这里的桃花流水,依恋这里的茂林修竹,依恋这里的清幽小径……桃花源里有座五柳湖。上了九曲桥,站在湖中的桥上远眺,碧绿的湖水向景区的老山门两翼舒展开,把桃花源东西两边的桃花山尽揽入湖中。静影桥、九曲桥一南一北,遥遥相望。湖水宁静碧透,就像姑娘的  相似文献   
25.
正李豆罗的退休生活,忙忙碌碌,但毕竟有生活保障,少了点来自上面和下面的压力,苦累却又潇洒快乐。他曾写诗描写退休后的生活:"夕阳无限好,尚未到黄昏,扬鞭自奋蹄,迎来第二春。"古代魏晋时期的陶渊明辞官归隐乡间,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文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奇葩。《归去来辞》《桃花源记》里美好、悠然的生活千百年来令人神往。毛泽东于1959年写的《登庐山》里有这样的诗句:"陶令不知何处去,  相似文献   
26.
陆睿 《当代党员》2014,(10):28-31
公元4世纪,田园诗派泰斗陶渊明,把自己对完美家园的梦想。虚拟化为名篇《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 横亘重庆东南部及黔、湘、鄂等省的武陵山脉,就是传奇发生之地。 1600年后,同样在渝东南群峰下,一个新的传奇再次展开。  相似文献   
27.
李沛 《新湘评论》2010,(10):25-27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湖南以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为背景,取“桃花源记”之意境,以未来思维,世界眼光,独创性地推出未来自然生态型的城市发展模式——“都市桃花源”主题概念。以湖南元素演绎未来自然、生态都市的构想,用人类的智慧和理性来实现人与自然、与城市完美融合、“天人合一”的东方和谐。  相似文献   
28.
<正>我主要想从柏格理先生背后的背景来谈一谈我们如何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刚才陈浩武老师以及前面两个片子向我们所展现的石门坎和柏格理这些现象。我先给大家看一首陶渊明写的诗,就是写在《桃花源记》后面那首诗的前面几句,第一句"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就是说秦始皇扰乱了上天所规定的法度,有见识的人,就试图离开秦始皇的统治,而跑到其他地方去了。在陶渊明心目中认为世界上有个东西叫天纪,天纪是在人间之外,但同时又约束人间、支配人间的上天的秩序。秦始皇错在什么地  相似文献   
29.
《党课》2007,(1):31-31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除了原始社务外,人剥削人、人压迫人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脚步,人们也一直渴望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在中国古代,阿渊明就曾在《桃花源记》里,构想了一个“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没有纷争、没有战乱的社会;近代的康有为写下了《大同书》,向人们描绘了一个“无私产、无阶级、无家庭、无邦国、无帝王,人人相亲、人人平等”的大同世界。在国外特别是在欧洲,从古希腊的思想家到近代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同样幻想着人类理想天国的出现,甚至还进行过诸如建立“鸟托邦”的试验。但是无论中外,人们所有的这些幻想和努力最终都归于湮灭。出现这样的结果,乃是因为无论是中国的陶源明、康有为,还是西方的莫尔、圣西门,因为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们不可能正确地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更不可能找到人类通向理想社会的道路。破解这样的难题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肩上。  相似文献   
30.
杨志 《廉政瞭望》2013,(2):73-73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讲一位晋代渔夫,误入与世隔绝的一个村落,那里如同人间天堂。桃花源人自我介绍.说“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如果你仔细琢磨:若他们的话可信,桃花源可够恐怖的。为什么?从秦到晋,至少500年,假设他们祖先初来时100人,500多年后,桃花源里该有多少人?就算他们缺医少药,死亡率高,人口50年才翻一倍Ⅱ巴.那500年后,桃花源里至少10多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