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48篇
中国政治   54篇
政治理论   25篇
综合类   20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秦祖明 《学习月刊》2009,(12):13-14
梁漱溟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其曾祖父、祖父都是秀才或举人出身,梁氏中学毕业,后来自学成才,24岁时走进北大讲堂。1921年发表《东西文化及哲学》一书,引起轰动,一举成名,然而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梁漱溟没有埋头于书本,而是深入农村,开展乡村建设运动,梁氏在农村进行了多年的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乡村建设理论对于我们今天解决三农问题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2.
梁漱溟受教     
郭泉 《人事天地》2008,(3):34-34
大儒梁漱溟九岁时,有一次,他积蓄的一小串铜钱不见了,四处寻问,且向人大吵大闹,但没有找到。  相似文献   
123.
梁漱溟将文化定义为生活的样法,而生活中的意欲态度则具有根本性决定意义;中西文化具有不可调和性;超绝与神秘的宗教作为世界性的文化现象,本质为其出世倾向,并且宗教具有永存的可能性;世界文化的发展,应先走西方的,其次为中国路向,最后才为印度方向。  相似文献   
124.
1970年下半年,全国政协军代表决定恢复政协直属组每周两次的学习。不久,军代表就亲临小组发布,说四届人大要召开了,意义十分重  相似文献   
125.
书架     
《当代贵州》2013,(21):63
《反思"中国模式"》作者:何迪鲁利玲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领导干部人生哲理枕边书》作者:石国亮出版:研究出版社《中国文化的命运》作者:梁漱溟出版:中信出版社  相似文献   
126.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梁漱溟从事的乡村建设运动,是以其文化哲学为理论基础。在实践上,追求城乡、工农业、知识分子与农民以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和谐,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尤其是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7.
陶方宣 《各界》2013,(10):94-96
黄靖贤见过梁漱溟,是姐夫伍观淇带他回来的,当时,对他印象挺不好,年纪轻轻的一个人,整日一心向佛,死气沉沉的样子.她还对姐姐说:"这种人,不会有姑娘嫁给他,他要娶,只能娶尼姑."姐姐吓得慌忙双手合十,念念有词:"阿弥陀佛,罪过罪过,你无知丫头,怎能说出这种话来?一心向佛的人,他不会存有俗世之心."黄靖贤自知说错,吓得连连吐舌:"掌嘴,掌嘴."  相似文献   
128.
《学理论》2015,(31)
梁漱溟作为中国现代的第一个儒家,他说过:中国文化的复兴就在于世界未来文化的发展。以孔家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便是他所说的文化。本文通过简要介绍梁漱溟的文化哲学、梁漱溟的儒学复兴观以及现在社会的实际需要,探讨传统儒学复兴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其现实可能性和非现实性。  相似文献   
129.
《学理论》2015,(13)
直觉和理智是表现梁漱溟文化哲学的重要概念。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梁漱溟以直觉和理智为基本概念构建起了自己的中西文化观,为现代新儒家奠定了文化哲学基础。直觉和理智概念地体现了梁漱溟对中国文化的深入认识与思考,因此在梁漱溟的哲学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本文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为文本基础,以概念分析为基本方法,对直觉和理智概念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试图以此展现梁漱溟对中西文化的认识和对中国文化问题与出路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0.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中,乡农学校、乡村组织和农村经济建设问题是三个关键性问题。乡农学校是梁漱溟“沟通调和”中西文化、实现文化重构的组织依托;社会组织“以伦理情谊为本源,以人生向上为目的”;乡村组织解决中国农村的三大问题,即乡村经济破坏问题、乡村腐坏问题和乡村自力问题;农村经济建设解决农村自力问题,其关键是发展农村经济,不断促进农业发展。梁漱溟先生提出的乡村建设的理论,试图从文化传承和改造的角度,通过教化、礼俗和自力来解决农村问题,该理论中的许多观点对于当代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依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