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篇
  免费   23篇
世界政治   8篇
法律   323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59篇
政治理论   26篇
综合类   1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以安全与自由兼顾为评判标准,《爱国者法》是一部安全高于自由的反恐法律。具体表现为:禁止公民的表达自由,侵害了公民的宪法权利;软化司法令状,缩减了公民权利和自由的疆域;扩大侦查权力,挑战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规定无限拘留权和设立军事法庭,侵犯了公民的正当法律程序权;监听、监视监管场所,妨碍公民律师帮助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2.
劳动教养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它虽然在公民权利保护和程序正当性方面存在诸多缺陷和问题,但对于维护社会治安,预防和减少犯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通过改革,加强并完善劳动教养制度,实现劳动教养司法化,以完善我国的治安法制建设,促进实现法治国家目标。  相似文献   
123.
合理配置刑事司法权力是一个高度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各种成本的运算,包括物质性成本和非物质性的,以及当前的和外部的成本.在进入人权保障时代,我们不能够为了节约眼前的成本走回头路.从犯罪控制和正当程序模式出发,应合理配置刑事司法权力.  相似文献   
124.
陈俊豪 《求索》2010,(8):182-183,70
正当程序在国内法和国际法中都有广泛的法律实践,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正当程序的多项原则在DSU和其他行为规则及组织程序中有着广泛的表达。争端解决机制的司法属性和正当程序是本质和形式的关系,正当程序的原理促进了争端解决机制的纠纷解决功能,同时可能也蕴涵着该机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5.
不同于一般损害赔偿旨在实现救济正义,惩罚性赔偿更侧重实现惩罚正义。在实现实体正义方面,惩罚性赔偿的适用需要法官基于权利保障的理念对私人自治理念的运用加以限制,法官在进行司法裁量时,应贯彻惩罚均衡原则,重点运用比例原则的分析方法确定惩罚性赔偿的数额。在实现程序正义方面,基于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目的,法官在审理惩罚性赔偿案件时,应当变通适用民事诉讼制度中的处分原则,采用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同时,在合议庭组成上,应适当限制依据常识作出判断的人民陪审员的数量。  相似文献   
126.
互联网所创造的无边界的虚拟空间催生着侦查信息化的发展,使侦查方式由传统趋于现代。侦查的核心是信息,而互联网恰能让各种与侦查相关的信息得到高效的管理和应用,进而提高办案效率。运用网络信息侦查破案已成为诸多国家刑事侦查的重要途径。然而,当网络监控、网络通缉、IP地址查找、网络侦查陷阱等一系列高科技的侦查手段赋予侦查机关强大的侦破能力时,公民的隐私权却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打击。网上侦查与公民隐私权存在着天然的冲突性,但二者又必须在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实体真实与程序正义的相互冲突的价值之间寻求动态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7.
诉讼的本质是法律系统的二阶交往,诉讼程序的本质是法律系统的二阶交往秩序,诉讼程序的纯粹正当性是法律系统的二阶交往理性。诉讼程序的纯粹正当性构成要素有四,分别是言语行为的可领会性、陈述的真实性、表达的真诚性和言语行为的合法性,其中言语行为的合法性之合法乃是指合诉讼程序法之外的其他的法。诉讼程序制度的全部规范都在于促进该四个纯粹正当性要素的实现。这四个要素相互结合,可以承担起对诉讼程序之制度与实践进行正当性评价的任务。无论是诉讼程序本体还是诉讼程序周边的制度与实践,凡是能够促进诉讼程序纯粹正当性的就是正当的,凡是减损诉讼程序纯粹正当性的就是不正当的。  相似文献   
128.
李立景 《理论导刊》2012,(11):99-102
以帮忙类、调解类为代表的电视纠纷解决节目的风生水起,在预示着一种新生的具有媒介现象与法律现象双重属性的电视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兴起的同时,又因电视直接介入纠纷解决使其自身陷入伦理困局。以现代法治的基石——正当程序视角批判性地分析观照电视司法化,倡导建构传媒介入纠纷解决的正当程序是一条可选择的破解困局的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129.
当事人富有成效的程序参与既是正当程序的基石,也是一系列现代诉讼原则有效运行的前提。经由正当程序的检视,违法所得没收程序重打击、轻保护的面向尽显。从法理上厘清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原理,意在探索打击和保护并重的有效路径。在嫌疑人、被告人逃匿且无法通知其本人的情形中设置拟制被告人制度便是其中之一。现有的制度架构和国外已有的经验显示,在我国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中构建拟制被告人制度具有可行性。这种可行性在完善指定代理人制度、庭审规则、通知公告制度后,即可实现应然向实然的转化。  相似文献   
130.
罪刑法定的实质侧面,渊源于美国宪法中正当程序条款由程序内涵到实体内涵的宪政实践,成形发展于二战后深受美国宪法影响的日本,在我国也经受了一个由知之甚少到广为接受的过程。罪刑法定原则发展出实质侧面的内涵,乃历史的形成而非人为的割裂;罪刑法定实质侧面要求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实质解释论与形式解释论虽都能实现罪刑法定实质侧面内容适正性的要求,但实质解释论的出罪过程更能充分发挥构成要件的界限功能,符合该当性判断与违法性判断的功能与本质,因而更能实质地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