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9篇
  免费   78篇
各国政治   23篇
工人农民   81篇
世界政治   1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2876篇
中国共产党   381篇
中国政治   984篇
政治理论   124篇
综合类   73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322篇
  2013年   320篇
  2012年   397篇
  2011年   493篇
  2010年   345篇
  2009年   415篇
  2008年   410篇
  2007年   316篇
  2006年   285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247篇
  2003年   300篇
  2002年   270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222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廖志敏 《法学》2007,(1):42-51
以外部性理论为基础的对担保制度效率的质疑是错误的,因为其忽略了造成外部性的约束条件即担保权的稀缺性,忽视了通过价格机制消除外部性的可能性,也忽视了法律干预所需要的高昂成本。这场效率之争反映出法律经济学研究传统模式的缺陷对经济效率和社会改造的过分迷恋,对经济学实证传统的偏离,以及对真实世界约束条件的忽略。法律经济学的重心应当从效率研究转向制度解释,关注法律制度所赖以形成和转变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92.
Rio案是美国联邦上诉法院首次承认电子邮件域外送达方式合法性的经典判例。该案确认电子邮件送达方式符合美国《联邦民事诉讼程序法》和美国宪法中正当程序条款的要求。Rio案所提出的电子邮件域外送达方式合法性的制度基础,突破的法律障碍和引发的立法和司法影响为中国谨慎运用电子邮件域外送达方式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3.
制度分析学派通过不同制度的交易费用状况的比较,对各种制度的特征进行了较充分的分析.但是,对于公共物品的供给制度来说,由于公共物品的公共性价值特征导致的交易费用的复杂性,不能在单一维度的视角下笼统地仅考虑费用的数量大小,由此来评判制度安排和公共决策的好坏.因为除了信息不对称因素所产生的交易费用以外,有相当一部分被视为诱发交易费用的行为实际上是在体现和保证物品的公共性,这些费用表现为公共协商的成本和对损失方补偿的费用.试图从多种维度对公共物品供给中的交易费用进行分析,不仅对信息不对称如何产生交易费用进行了描述,还对公共协商和对损失方补偿产生的费用所表现出的公共性价值进行了解析;并借用了公共选择学派的广义宪政经济学理论,探讨了交易费用的最优解;最后倡导建立具有公共性特征的公共物品供给的交易费用现.  相似文献   
194.
由于美国法典28卷1404(a)条款的立法规定在功能与措辞上均非常类似普通法上的非方便法院原则,因此很多学者误以为该立法规定与非方便法院原则之间并不存在实质性的差异。然而,这一看法并不正确。事实上,1404(a)条款立法在法律效果、证明标准以及具体适用方面均与非方便法院原则存在显著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5.
在我国现行的追缴死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非法所得的程序中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因素.程序的不公开,对利害关系人程序参与权和程序救济权的剥夺,使得我国追缴死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非法所得的程序缺失了基本的诉讼特征,而更具有行政性治罪活动的性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主张在基本的诉讼格局中,以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追缴死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非法所得.在此基础上,笔者对这种民事追缴程序的诉讼流程进行了初步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6.
张海莹  曹蕾 《工会论坛》2001,7(3):82-83
民事诉讼证据作为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材料 ,是法院处理一切民事案件的根本依据 ,也是决定审判结果的关键。可以说 ,没有证据或证据不充分确实 ,法院就不能对当事人的诉讼争议作出准确判断。我国民事诉讼法对举证制度作了规定 ,但从司法实践中 ,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 诉讼法只规定了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 ,而没有规定当事人未履行举证义务所应承担的具体法律后果 ,导致了当事人举证责任的弱化。我国民事诉讼法第 6 4条第 1款规定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可见 ,我国法律奉行的是谁主张谁举证原则。但是 ,我国民…  相似文献   
197.
英国民事司法改革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国正在进行的民事司法改革令全世界为之瞩目.这场改革,从哲学基础到诉讼程序,从民事诉讼到证据、律师、法律援助及ADR等相关制度,其广度和深度令人惊叹,显示出其领导者巨大的勇气和非凡的魄力.本文利用在英国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论述英国民事司法改革的起因、主要内容及初步成果,并探讨其对我国司法改革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8.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市规划局、市物价局、市财政局关于《重庆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执照费管理办法》,已经2001年5月14日市政府第8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批转你们,请遵照执行。二○○一年五月十六日  相似文献   
199.
民事诉讼第在人制度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法律制度。民事诉讼第三人分为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两类,我国现行法律对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规定较为完善,而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规定存在着缺陷,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0.
刘春东 《法制博览》2015,(7):212-213
为保障民事诉讼活动的公正性,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回避制度,其核心内容是:对于与案件有某种特殊关系、可能妨碍案件公正处理的人,应将其排除在民事诉讼活动以外。根据现行民事诉讼法,适用回避制度的人主要包括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等自然人。然而司法实践中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与案件存在可能妨碍案件公正处理的特殊关系的是一个机构,而不是具体的某一个人。此情形下,该机构中的任何一个有资格参与诉讼活动的人均不宜再参与该案件的诉讼活动。这就是所谓的集体回避。例如,一个以某法院作为被告的案件,依《民事诉讼法》确定的管辖原则,该案件又应由该法院管辖。这就出现了我们俗称的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的问题。因此,该法院作为一个集体来回避案件的审理,其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本文将以法院的集体回避为核心,浅要论述民事诉讼活动中的集体回避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