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37篇
工人农民   48篇
世界政治   191篇
外交国际关系   64篇
法律   463篇
中国共产党   736篇
中国政治   1306篇
政治理论   286篇
综合类   29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358篇
  2013年   353篇
  2012年   417篇
  2011年   452篇
  2010年   333篇
  2009年   288篇
  2008年   330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张福云 《新视野》2007,(2):65-67
合理诉求合法表达是指公民将具有一定法律根据的利益诉求以法定的形式向有关部门进行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以寻求某种权益保护的过程。合理诉求合法表达是我国民主建设的要求。在民主制度下,公民享有宪法所规定的各项权利,当一些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侵犯时,公民有权通过合法的途径和方式来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就要求,一方面制度设计中要为公民提供一个合法、便捷、畅通的表达渠道;另一方面公民要以合法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合理诉求。这样,才能使民主的过程成为良性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为了让老百姓读得起书、看得起病。党和政府付出了巨大的心智,作出了许多努力,这是有目共睹的;但老百姓对此反应平淡,喝彩者寡,也是不争的现实。政府努力缘何不能与民意共鸣?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  相似文献   
14.
《工友》2007,(3):42-43
今年下半年起,上海市民无需再为修鞋、修伞等琐事而四处寻寻觅觅了。“五一”前,一份《城市设摊导则》将出炉,并于下半年正式开始实施。市区部分路段经市民同意,可设置部分便民类摊点,对马路摊点不再一律封杀。  相似文献   
15.
执政为民并不是新的政治理念,但在当前却有非常重要的制度意义和法治价值。执政为民意味着对国家权力的约束,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人民利益之所在。对人民利益的认识和判断,必须基于国家根据社会公意而制定的法律。我们要通过法律与制度的建设,达成使国家权力不能不以执政为民为原则、积极回应社会诉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五次全国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结果:91.9%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会治安环境“安全”或“基本安全”,与上次调查相比上升了一个百分点。对于所在地的社会治安状况,被调查者选择“好”的占34.1%。比上次调查上升了2.9个百分点;选择“一般”的占59.8%,下降了2个百分点;选择“差”的占了6.1%,下降0.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18.
苏联解体以来,俄萨哈林地方行政当局及当地民众对俄日领土问题表现比较激进。萨哈林地方当局在坚持“主权”原则下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日本经济援助对萨哈林地区的吸引力与萨哈林地方层面对日排斥力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19.
台湾主要社会意识与现实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  郭明 《台湾研究》2006,(1):21-26
自台湾问题形成半个多世纪以来,台湾的主要社会意识,在不同时期不同政治力量的牵引下出现了一些变化,在对岛内朝野之争和统独力量演变的同时,也对国家的统一产生一定影响。充分认识台湾内蕴理念的演变及其内涵,承认台湾民众中广泛存在的社会意识中的合理成份,认清不同时期的执政当局向社会灌输特定意识的意图,有利于掌握台湾社会的特征,有利于了解台湾同胞的“所思所想所要”,有利于缩短两岸在认知上的距离。  相似文献   
20.
代表人诉讼中的利益诉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法院、当事人和律师的利益诉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代表人诉讼的程序效果,民事司法难以满足各方利益诉求是造成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休眠”的主要原因。在法院方面,我国的政策实施型司法程序消弭了法院在代表人诉讼中的利益诉求;在当事人方面,立法上则存在着利益诉求难以转化为诉讼权利,当事人缺乏理性诉讼动力等症结;律师在代理代表人诉讼过程中职业的公共性和商业性之间的冲突十分明显,降低了其在代表人诉讼中的参与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