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4篇
  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21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4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2篇
法律   124篇
中国共产党   137篇
中国政治   239篇
政治理论   80篇
综合类   6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刘定荣 《群众》2015,(4):7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县委书记提出"四有"标准时指出:首要的一条就是心中有党、对党忠诚。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对党员干部的政治要求,也是党的事业顺利发展的政治保证。忠诚是中华文化自古至今一以贯之的精神价值精髓。孔子在《论语·述而》中强调,"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左传·昭公元年》也指出:"临患不忘国,忠也"。在千百年的历史上,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相似文献   
12.
套色木刻水印,磁青纸而,一函六册线装。其收北京各纸坊中的清末民国初诸画家作的优秀笺画三百多种。1933年北京菜宝斋初版印百部,版权页上有鲁迅和郑振铎的签名;1934年再版也印百部,签名都是写好后木刻印的。卷首有鲁迅先生和郑振铎先生分别所作的《北平笺谱序》  相似文献   
13.
刘继兴 《政府法制》2012,(21):44-45
被誉为“中国的大仲马”、“民国第一写手”的张恨水,是张学良最钦佩的作家。他数次登门拜访张恨水,力邀其出山做官,还亲自约张恨水为奉天《新民晚报》写长篇小说……这民国年间著名的一文一武“二张”,以文结缘,以心相诚,共同演绎了家周梦、乱世情。  相似文献   
14.
痴公 《政府法制》2013,(29):17-17
中国不乏硬骨头的文人。鲁迅先生,人称他的文章是匕首、是投枪,他向黑暗的社会冲锋陷阵。最近读了岳南先生写的《一代国学大师》一书,又认识了一侄硬骨头文人刘文典先生,故神思奔逸,有了许多杂芜的感想。  相似文献   
15.
陈一 《时代法学》2020,18(2):60-70
清末以降的检察制度整体而言处在不断变革和进步之中,其文书的变化尤为明显,作为官方记录反映出司法现代化的进程。在检察制度建立之初,中国传统司法审判中最重要文书之一的批词被适用为主要的检察文书以为过渡,相应的起诉文书也初现雏形;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批词转变为近代化的规范文本,起诉书、上诉书现代化成型,其格式、内容也不断适应中央层面的现代化的改革需求,在短短二三十年间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然而形式上的检察文书快速转型与实际检察运作不一致的现象也凸显出近代中国在司法现代化过程中的根本性矛盾。  相似文献   
16.
作为民国年间的大人物,段祺瑞一生不蓄私财,不徇私情,不拥兵自重,这在军阀中,无论如何也算可贵了。  相似文献   
17.
刘晗  夏泉 《东南亚研究》2012,(3):107-112
党化教育是国民党掌权后在思想领域实行一党专制的重要手段,尤以民国国立大学内的党化教育最为典型。本文着重以民国华侨教育家郑洪年任校长期间的国立暨南大学为考察点,探讨国民党在国立大学实施党化教育的主旨、具体措施及其影响,以加深对民国时期党化教育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民国金融家胡笔江的人生跨越了清朝、北洋和民国等多个时代,从一个钱庄学徒攀升至现代中国金融上层,生前风光,死时也备极哀荣。但半个世纪以来的历史似乎又忘记了他,今天重温他的人生,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鲁迅说的“中间链条”或历史的“传承”现象。  相似文献   
19.
陈建华 《中国减灾》2009,(10):55-55
民国时期战乱频仍,政府力量有限,相比之下,民间赈灾活动更为活跃. 1920年12月16日晚,宁夏海原地区发生8.5级地震,次日晚、郑州、洛阳、陕州一带又发生强烈余震.惨况难以想象.据后来统计,死亡人数达23万.当时的民国政府不仅无能,而且力不从心.记者又很有限,交通也不方便,不可能像现在那样即刻飞去作实地报道.  相似文献   
20.
“一登莫干、两至匡庐,两党得以更接近,合作之局以成。”这是周恩来总理对1937年他与蒋介石在莫干山举行会谈的总结。诚然如是,“一座莫干山,半部民国史”,莫干山不仅保存下民国要人登临造访的岁月印迹,而且见证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峥嵘岁月,自然也成为日后海峡两岸交流交往的一道历史文化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