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125篇
中国政治   152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4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中国民政》2012,(6):66-F0004
近年来,云南省把民政工作融入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大局中来思考谋划,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着力突出民族特色,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民政工作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呈现出很多亮点,  相似文献   
73.
一、本刊是中共延边州委党校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双月刊,具有理论性、学术性及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竭诚欢迎各界作者赐稿。二、文稿应注重理论创新及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着重探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着重反映新世纪中  相似文献   
74.
资讯     
《红岩春秋》2014,(2):7-7
<正>在1月19日的重庆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建立与五大功能区域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格局,培育区域文化特色。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街、民族特色村落和历史建筑保护性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5.
袁业国 《重庆行政》2013,14(3):19-21,122,125,114
重庆彭水自治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具有民族特色旅游中等城市"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快城市建设、旅游产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三者既紧密联系,又相互促进。当前要着力完善旅游要素,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强化宣传营销,举全  相似文献   
76.
正在贵州,很多村庄都拥有独特的村落文化,或因民族特色而大放异彩,或因历史深厚而脱颖而出,或因传统技艺而出类拔萃。然而,纵观这些拥有文化富矿的村庄,比较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现状,我们不由得发出这样的疑问:同样的村落环境,为什么有的人凭借传统技艺年入百万,有的人却守着一亩三分地勉强生活?  相似文献   
77.
赵芳  扬波 《今日民族》2013,(7):3-10
比如,诸葛营位于方山之巅,是景区里的唯一个自然村,风光不必多说;又有,这里与四川省攀枝花这个有着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相邻,往来仅需30分钟车程,坐拥庞大客源;再说,虽然离得近,但这里海拔高,所以年平均气温比攀枝花市低8°C,比元谋县城低10°C,是周边消夏避暑最理想的"清凉世界";还有,村子有诸葛亮南征在此驻兵的古老传说和诸多遗迹,有深厚而活跃的彝族文化传统,有四季不断的美味果蔬……"但是,这些优势一直就在,并不是今天才有的。变化却在短短五年间遽然发生,确实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78.
雨周 《今日民族》2013,(3):44-44
走在糯干古山寨中,就像走进了一个世外桃源。别具特色的山地傣族民居,浓郁的山地傣族传统风俗,美丽的傣族小卜少,淳朴的傣族老波涛和老咪涛——事事都让人开心,处处都让人流连忘返。走进古茶山,在那一望无边的古茶林里,你会被美丽迷人的自然风光所吸引,会被千年的赶马人的传奇故事所打动。生活在古茶林里的傣族、布朗族人民,他们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一代一代地保护传承着古茶山和  相似文献   
79.
任何一种文化类型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中国几千年特定的历史条件形成了特定的生存系统,孕育了伦理型类型的中华文化。伦理型类型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内在特质的集中表现。探讨中华文化的类型,有助于我们弘扬中华文化的主体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创造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  相似文献   
80.
孙墨笛 《政府法制》2009,(14):30-31
去年年末喧嚣一时的南方某省高速公路上用公共财政修建的塔楼究竞是“镇妖楼”还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建筑图腾,至今说法不一;但因此引发的争议也体现了媒体与民众对公共建筑中风水元素的极大关切。公共建筑是城市的骨骼,它的生长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格局与面貌。近年来,公共建筑中越来越多地被融入了风水因素,各地的“风水楼”不断涌现,这其中有怎样的玄机?“风水楼”与公共权力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