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9篇
工人农民   18篇
世界政治   2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9篇
法律   148篇
中国共产党   256篇
中国政治   464篇
政治理论   51篇
综合类   7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远林先生驾鹤西去已然五年多了,但记忆中他和蔼亲切的形象还是那么的感人。纪念远林先生的文字因思绪的紊乱,竟然久久不能落笔。夜不能寐,眼见着黑夜的离去,天光的再现,我坐在书桌前只是在纸上信笔涂鸦。而平日里似乎无所不能的文字、词句,却如黑夜里苍凉的星星挂在高远处,沉静着、叹息着,隐现于浩渺的宇宙里,离我的心和纸笔竟是那么远。  相似文献   
12.
生命与生活     
在我的文字里,经常会区分两个语义:生命与生活。那么,什么是生命,什么又是生活呢?生命是我们所由自来;生活是我们的发展延续。生命是立身之本;生活是存身之道。生命只能体验,是一帧帧定格的离散画面;生活可以经营,一分一秒汇成连绵的长河。生命渴求灵性;生活遵循理性。生命因执着而舍弃,在舍弃中固守一份执着;生活因珍惜而拥有,并在  相似文献   
13.
北京精神与中华精神,个性中有共性,共性中有个性。 北京精神的爱国,包括在中华精神之中,又有自己的地域特点。北京精神的爱国情怀,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中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都可见北京人的爱国情怀。在第一个千年,北京主要是燕国的都城,这个时期的爱国,主要爱的是方国燕。  相似文献   
14.
正三都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州东南部,地处月亮山、雷公山腹地,聚居着全国57%以上的水族人口。三都水族历史悠远,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历法、节日、服饰和歌舞等。其中,水书习俗、水族端节、水族马尾绣、水族剪纸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5.
章法 《法庭内外》2013,(11):46-47
现今,从电话到手机,再到智能手机,各种方便人们联络的软件让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因为可以直接传送语音,微信这种新潮的语音传送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热捧。微信可以让使用者通过手机网络和好友之间进行语音短信、视频、照片和文字交流。  相似文献   
16.
《中国残疾人》2012,(5):55-55
正王清林/男/汉族广东省梅州市残联办公室主任"淡泊名利看人生,脚踏实地干工作",这是王清林的人生格言。1991年,王清林调入蕉岭县残联,在残疾人事业岗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  相似文献   
17.
《廉政瞭望》2013,(6):48-51
“有彝族文字的这—天,就已经有月琴。”四弦月琴作为一种古老的民族乐器,从唐朝流传至今。阿鲁克古和阿铁说日两人是美姑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族音乐传承人。月琴、口弦、木叶等民族传统乐器他们都非常熟悉,随手摘下一片树叶也能吹奏出美妙的音乐。将民族的特色乐器传承下去,让更多人知道这些传统音乐,是他们共同的梦想。  相似文献   
18.
徐天才 《当代贵州》2014,(15):56-56
正对于读书,几十年来好像一直都是被动的在读。高考以前,和所有的中学生一样,读书是为了奔一个好的"前程"。参加工作后,先是做理论教员,要给予别人,自己首先得有,被迫之下,得读几本。然后在省市党委办公厅(室)做文字工作,文稿服务,需要理解上情,了解外情,吃透下情,也得读几本。后来到农业部门,尽管宏观的东西"麻"不到我,但具体的东西知道不  相似文献   
19.
梁衡 《学习导报》2012,(10):58-60
每一个多少读过点书的人,都知道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篇只有360字的散文能流传1500年,家喻户晓,传唱不衰,其中必有它的道理。这篇文字连同作者最流行的诗作,大约是我在孩提时代,为习文识字,被父亲捉来读的。当时的印象也就是文字优美,故事奇特而已。直到年过花甲之后,才渐有所悟。一篇好文章原来是要用整整一生去阅读的。反过来,  相似文献   
20.
从仓颉造字到秦汉书同文,中国文字实现了形义的一致;从汉代的雅言到民国时期的国语,中国语言一直在寻求全国通用的共同交际语。新中国建立不久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通话,现如今“请讲普通话”已成为各级各类校园相当普遍的标语。毋庸置疑,谋求文字与语言的统一,于民族、国家的统一功莫大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