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7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41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回向"整体人类学"——以中国情景而论的简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从西方引进的知识范式,人类学在中国主要以进化论为根基,强调英美的科学实证倾向,忽略了人类学自"两希"传统以来的哲学根底,因而导致更多偏重于社会学与民族学.如今需要从回向人类学的学理整体,关注哲学人类学,并由此发掘中国多民族经验中对人的研究,从而不仅仅对"汉学"和"少数民族学"而是对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学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2.
许华 《人民论坛》2024,(7):19-24
萌芽于18世纪初的俄罗斯中国学,历经300余年、经历多个政权更迭和沧桑变化而经久不衰。从最初少数知识精英的皓首穷经,到目前发展成为具有历史性、前瞻性、综合性的系统研究。俄罗斯中国学熔古今于一炉,集东西方之大成,厚积薄发,别具一格,具备政府扶持、机构健全,自成体系、注重学术传承,注重学科化、专业化的发展特征,在世界中国学研究的“竞赛场”上长期处于领跑位置。中俄两国文明源远流长,人文合作与交流稳步发展、成果丰硕,为大国之间文明互鉴、共同发展树立典范,是中国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进大国协调与合作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93.
张珣 《探索与争鸣》2022,(5):80-87+178-179
张江教授的《中国阐释学建构的若干难题》从六个方面探讨了中国阐释学的发展方向,令人受益匪浅。但在现代阐释学“学科思维”的框架下讨论跨学科,事实上难以避免依循西方的范式、逻辑和理论框架。阐释学在中国的发展方向,将从不自觉地偏向“给中国阐释实践注入现代学科元素”,最终转向“西方阐释学的中国发展”。而建设“中国阐释学”,应以建构和确立“中国性”为宗旨,指明民族特征,宣示民族身份。作为“阐释主体”的中国,可以传统阐释实践的“无学科性”和“模糊性”独立于西方阐释理论之外;作为“被阐释之客体”的中国,可以通过向汉学领域的跨越来确认“中国”概念,使用自身身份与西方达成“身份共识”,从而来构建理论沟通的基础,使中国阐释理论进入现代阐释理论体系之内。  相似文献   
94.
作为红学研究的重要分支,海外红学的性别研究在积累了丰富成果的同时,针对某些性别现象也存在误读。以女性主义为立场的研究者多将优秀女性形象视为确认男性价值的工具,从而忽视了小说意识形态的多元性与女性经验的独立性;由于未能深入考察清代审美风尚的女性化倾向,研究者往往从西方“硬汉”范式出发,将宝玉的女性化形象解释为宝玉的怪异行为或弱势表现;在基督教文化中反同性恋立场的影响下,研究者难以理解明清社会对待男风的宽容态度,将宝玉的同性恋情理解为偏离正统的反常表现或不带肉欲的友情之爱。目前海外红学性别研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理论先行的解释框架所导致的文化误读。有关该领域的辨析与反思,既说明了回归文本与历史语境的必要性,也为国内红学与明清性别研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5.
自我殖民化、东方参与了东方主义的建构过程的说法都是从萨义德那里开始的。批评萨义德在东方主义论述中没有提及被殖民者,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东方主义最大的破绽既不是没有注意西方内部的反殖民传统,也不是对真正的东方人重视不够,而是单一主体,即以"我"/"他"、"主体"/"客观"二元对立的方式看待西方人和东方人,从而构建汉学主义。因此,汉学主义研究须突破这种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96.
庄新 《湖北社会科学》2023,(12):124-132
19世纪以来,海外汉学期刊成为研究、传播中国知识的重要媒介,推进了中国知识的国际传播。《中国丛报》等在华英文期刊聚合起19世纪前中期来华的西人精英,向西方介绍了中国的方方面面,并在系统性物质实践中产生出19世纪英语世界关于中国知识的新权威。媒介版式、印刷技术、传播网络等多重因素共同塑造了19世纪前中期海外汉学期刊生产及传播中国知识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7.
98.
许逸 《两岸关系》2015,(2):53-54
<正>12月12日至14日,第十五届大陆书展暨国家出版基金成果展在台北成功举办,这是国家出版基金成果首次赴台展览。书展期间,共有106种、近2000册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精品图书在现场亮相,受到台湾出版界同仁和观展读者的广泛赞誉。在此期间,还举办了国家出版基金座谈会暨赠书活动。  相似文献   
99.
董佳 《北京观察》2014,(12):72-75
正从写小说到研究文物,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对沈从文个人而言,把坏事变好事,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倒霉的时候也能做出成绩,可以说无所谓得失。对国家来说,失去一个作家,得到一个杰出的文物研究专家,也许也是划得来的。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有一个人是以"乡下人"自居的姿态,怦然闯入中国现代文坛的。他的作品让那些留洋回来的文学教授跌破眼镜,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1961年美国著名学者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对其小说高度评价;1977年法国汉学家儒伯开列的四种中文必读书中,只有一本现代  相似文献   
100.
《中国文献解题》是1867年在上海出版的一部有关古代中国文献的西文目录学著作,作者为英国新教来华传教士、著名汉学家伟烈亚力.作为目前所见西方世界第一部按中国古代四部分类法编撰的指南目录,该书对2000多部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分类解说,撰写了较为详细的提要,为西方学者准确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典籍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在西方汉学史上,《中国文献解题》因其资料翔实、考据权威,成为19世纪以来西人研究中国典籍最实用的参考书之一,在近代中西文献学交流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