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1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27篇
世界政治   27篇
外交国际关系   34篇
法律   179篇
中国共产党   1029篇
中国政治   1560篇
政治理论   95篇
综合类   19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315篇
  2011年   241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259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366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中部崛起”战略自2004年3月温总理第一次提出,于2004年12月已经进入了中央最重要的决策文件。因此,以中部崛起促进湖南经济的腾飞是不可多得的契机。湖南在中部五省的经济地位中等偏后,本文从宏观导向层、中观统筹层、微观运营层分别阐述了湖南经济腾飞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62.
明初的大规模移民运动中,尤以江西填湖广规模最大、延绵时间最久。本文仅对江西填湖北移民原因、移民集散地、移民在湖北的分布状况作简要梳理。  相似文献   
963.
张月瀛 《人民论坛》2010,(8):176-177
随着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与互动合作,产业梯度转移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必然趋势。中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必须统筹兼顾,把握好眼前与长远、政府与市场、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等各方面关系,同时将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相结合,实现中部地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64.
《政策》2010,(12):1-1
“十一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在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为“十二五”跨越式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十二五”时期,是湖北加快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省将进入发展黄金期、工业化中期加速期、  相似文献   
965.
文化生产力是影响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促进中部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发挥文化生产力的积极作用。中部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构成文化生产力的基础,也是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近几年中部地区文化产业有很大发展,逐渐形成区域经济新的重要的增长点;中部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创新可以大大激发文化生产力,为中部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当前进一步挖掘和培育中部地区的文化生产力,应从手段创新、体制创新、政策创新、思路创新着手。  相似文献   
966.
莫非 《北京观察》2020,(5):78-80
江西会馆不仅是政界团体的议会之处,军政要人、社会名流频繁出入,也曾经是文人士大夫宴集演剧的重要场所。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各色人等,其会馆之多居全国前列。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说:"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江西是最早在京设立会馆的省份之一。  相似文献   
967.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的根本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湖北科教工作实际,就是要充分认识科技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和教育的基础作用,牢固树立科教兴省的战略理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科教兴省工作,大力推动湖北由科教资源大省向科教强省的转变,走具有湖北特色的科教兴省路子,促进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968.
"中部崛起"战略是与"沿海率先改革开放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相联结的全新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格局从单元战略转向多元战略.从单体战略转向整体战略,实现东西中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作为中部特大城市武汉必须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使武汉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率先在中部地区崛起.  相似文献   
969.
970.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应届本科毕业生毕业时已经确定单位的比例8年来首次降到40%以下,硕士的初次落实率下降幅度最大,本科生的下降幅度最小。性别因素对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