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56篇
中国共产党   206篇
中国政治   290篇
政治理论   48篇
综合类   3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18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中国妇运》2014,(12):39-40
她用手中的笔唤醒人们关爱留守儿童的作家,也是千万个留守儿童的大爱"妈妈",她的丈夫为了她心爱的"关爱留守儿童的事业"辞去了工作,女儿也成为了她创办的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公益机构——"青苹果"心理关怀辅导站志愿者。  相似文献   
92.
汶川地震重建区发展社区旅游具有资源优势、市场价值和文化意义。文章阐述社区旅游内涵,以都江堰虹口乡久红社区为例,揭示地震重建区旅游资源类型和资源特征,并从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旅游发展的意愿和客源情况、重建区发展社区旅游的限制因素的角度探讨汶川地震重建区发展社区旅游的可行性,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3.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在这场大灾难中中国人所表现的"大爱无言,大德无痕,大责无疆"的高尚精神.其实是在新时代以新理念弘扬了孔子的"仁者爱人"的精神.仁爱,既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和首要价值,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基本价值观.同时,以仁为人的最高道德原则和人生价值理想,构成了生生不息的仁学.这是我们每个人安身立命之所在,亦是人之所贵,此乃汶川大地震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94.
富人的责任     
老实说,陈光标一向是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他是一位热衷于慈善和公益事业的民营企业家,多年来,他将自己辛辛苦苦经营所得中的相当大部分捐赠给社会。汶川大地震时,他不仅捐钱捐物,而且亲自率领员工组成救援队带着设备赶赴灾区。他的举动,感动了中国,感动了无数人。而另一方面,陈光标在做慈善时的某些具体表现,某些过于张扬的形式,也曾引起许多人的不快和反感,招来一些指责。  相似文献   
95.
"5.12",一组刺痛国人情感的数字;"5.12",一组激发国人斗志的数字。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3年前,瞬间的山崩地裂,让数万同胞不幸遇难,数百万人失去家园,数十年财富毁于一旦。3年后,曾经满目疮痍的废墟上,一排排新建的农房闪现着微笑的脸庞,一所所漂亮的学校回荡着朗朗的书声,一条条宽阔的大道车来人往,一个个产业基地拔地而起……从天崩地裂的"5.12"到天翻地覆的"5.12",短短3年,四川从悲壮到豪迈,从废墟到繁荣,凤凰涅槃,欲火重生,实现了令世界震惊的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96.
惊魂那一瞬     
《农村青年》2008,(6):53-54
北川县曲山镇茅坝社区支部书记余英头上还包着厚厚的纱布,提起12日当天死里逃生的经历,既庆幸,也颇觉胆寒。  相似文献   
97.
最近,记者重返5年前存“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受灾严重的映秀、绵竹等地。当年的废墟已不见了踪影,山间茂密的树林已将伤痕掩盖,田间忙碌的人群中小时传出欢声笑语,空气中迎面扑来的花香让人陶醉。  相似文献   
98.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3周年前夕,根据中央要求和部署,中央纪委监察部会同中央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对汶川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监督检查工作进行了总结,也对玉树强烈地震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监督检查工作进行了阶段性总结。  相似文献   
9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发挥其主导、核心作用.全民一心、抗震救灾的爱国精神和自强团结的风貌,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彰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凝聚力,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00.
“5·12”汶川特大地震及多次余震波及我省天水市,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天水市遭遇的震级最强、受灾范围最广、危害程度最重的一次地震灾害,造成天水市123个乡镇、2505个村、49.53万户、299.33万人受灾,受灾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57%,因灾死亡10人,受伤1613人,直接经济损失约57.53亿元,相当于2007年天水市地方财政收入的5倍。在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中,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所表现出来的崇高思想,又一次为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添了新元素,开拓了新境界,赋予了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