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9篇
工人农民   13篇
世界政治   35篇
外交国际关系   99篇
法律   86篇
中国共产党   128篇
中国政治   266篇
政治理论   50篇
综合类   7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吉玲 《党建文汇》2014,(8):11-11
如果我国废旧纺织品全部得到回收利用,年可提供的化学纤维和天然纤维.相当于节约原油2400万吨,超过大庆油田产量的一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测算的数据,爆出惊人的旧农浪费。  相似文献   
72.
印尼油气工业近年来在储量、产量、消费量、进出口、炼油化工等方面均呈现新特点。中印两国间油气合作具有良好机遇,但也存在不利因素。中国油气企业在印尼扩大合作应确定不求保供、但求效益,致力于海上勘探、天然气勘探、老油田提高采收率和下游炼油化工的战略方向;采取积极响应印尼政府招标、持续跟踪外国公司退出意向、关注提高采收率合作和下游合作机会、培植中国油气企业美誉度等战略措施。同时,要积极推动国家制定实施印尼战略,以营造更有利的油气合作环境。  相似文献   
73.
台北市位于台湾岛北部,面积271.8平方公里,目前人口数约261万人,约占台湾总人口数11%。  相似文献   
74.
朱海波 《法制与社会》2013,(21):182-183
商品包装物产生的垃圾问题,基本上无法完全由市场机制加以解决,国家有必要以法律手段管制垃圾问题,减少包装物产生的垃圾,加强包装物的回收利用。我国关于商品包装物回收已经有较为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已经明确了包装资源应当进行回收利用的法律要求,也明确了生产者责任延伸至回收环节,构建以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为落实法律规定的包装资源回收要求,有必要完善立法,通过政府的有效管制措施,延伸政府管理,应通过征收包装物回收处理费的方式,避免商品过度包装,加强商品包装物的全面回收。  相似文献   
75.
温哥华市于2013年春季开始实施绿色垃圾桶(即厨余垃圾桶)计划。 绿色垃圾桶计划指定了新的垃圾收集时间表,除了绿色垃圾桶和蓝色垃圾盒(放置各种玻璃、塑料和金属容器)为每周清空一次,其他垃圾桶均为隔一周清空一次。初期结果表明,执行新时间表的区域已迅速增加并还将持续增长,参与人数比预期目标高出60%。预计温哥华居民在食物残渣回收上的努力将大大减少废弃物填埋数量。  相似文献   
76.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产生一定数量的生活垃圾。大家都知道垃圾是由城市环卫部门来收集处置的,但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难免会消耗较大的人力物力。随着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如果都能妥善处置生活垃圾,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77.
废旧家电回收利用,将会对环境及资源产生很大的影响,回收利用不同主体法律责任的承担是回收利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成为研究废旧家电回收利用问题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发达国家在废旧家电立法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借鉴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及立法现状,对我国废旧家电回收利用主体法律责任立法进行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78.
吴洁 《小康》2014,(12):68-70
格林美成立于2001年,2010年1月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是中国“城市矿山”概念的第一家上市公司,拥有电子废弃物领域唯一的国家级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再生资源行业和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行业的龙头企业,正在逐步进入废旧汽车拆解回收领域。  相似文献   
79.
正造成今天这种局面,既有历史原因也有体制原因,城市缺少准确、完整的地下管线信息,业绩考核主要基于经济考核,使得国家对地下管线规划重视程度不够,无规划、规划缺乏可执行性、规划监督缺失在城市里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80.
黄标 《南风窗》2013,(10):73-75
曾经"白色污染"的元凶、被"打入冷宫"14年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从5月1日开始"合法"出现在市民餐桌上。"目前政策已经出台,民间反对也改变不了现实,但我们希望能推动它往理性的方向走。"4月14日下午,广东省食品学会副理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延杰,在中山接受记者采访时,像个诗人一样叹惋着对中国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忧思。而触动他的是,国家发改委前不久对一次性发泡餐具"解禁"的一纸文件。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第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