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167篇
中国共产党   89篇
中国政治   185篇
政治理论   32篇
综合类   9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这个世界上,大概大事除了国家民族的发展与安危,小事除了吃饭拉屎穿衣睡觉外,什么事情只要一和“全民”结合起来,恐怕就不大妙,譬如全民经商、全民炒股、全民写作、全民学外语,等等。最容易出现的结果就是一哄而起,虚张声势,滥竽充数,鱼龙混杂,最后落得个劳民伤财,一塌糊涂。而时下正热闹的全民读“博”,恐怕也在此之列。当然,“全民读博”是夸张之词,就是上世纪疯狂至极的“大跃进”年代,喊得最响的全民大炼钢铁,也不过只有几千万人的规模;至于全民写诗,“一村出一个郭沫若”,也只不过是“艺术上的夸张”。今天的所谓全民读“博”,当然也是…  相似文献   
222.
2003年孙志刚之死激起三位法学博士仗义而起,一纸《关于审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建议书》传真至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最终促使施行21年之久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被废止。三位法学博士开创了以民间形式启动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违宪审查权的程序的罕有先例,同时也突显了中国司法体制另一方面的不足,缺乏公益诉讼的制度。一、什么是公益诉讼公益诉讼一词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革后,伴随着公益运动的展开而广泛使用该术语。由于当时美国的众多社会制度均面临挑战,因而出现了各种尝…  相似文献   
223.
《法治研究》2007,(7):F0002-F0002
中国计量学院位于环境优美的杭州下沙高教园区,是中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业唯一的高等院校。  相似文献   
224.
王鸳珍 《今日浙江》2008,(20):48-49
始创于1958年的浙江海洋学院,是浙江省唯一的海洋类高等院校,50年的海岛扬帆义无返顾。学校近几年以“海洋”为基石、“渔”和“船”为两翼,探索出了一条符合高教发展规律、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海洋特色日趋鲜明的办学之路。学校提前一年实现万人大学目标,以良好的成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资格。  相似文献   
225.
正宋才发教授1953年5月10日生,湖北省武穴市人,法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1999年被评定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同年评定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4年评定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首届"有突出贡献专家"。1972年11月,宋才发先生于广济师范学校毕业参加工作。1977年12月考进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系,1982年1月大学本科毕业留校任教。1988年6月硕士研究生毕业,1996  相似文献   
226.
正2014年7月中旬,一个热度故事在京城演绎。这个最终以圆满收官的寻人故事,既关乎道义,也关乎法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李希慧。他的身份是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刑法研究所所长。出生于1957年的李希慧,在刑法领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作为一名恢复高考之初的大学生,他沿着学术发展之路前行直到摘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的桂冠。在取得博士学位后,他在武汉大学等高校任教10年。2006年,他加入了刑法专家赵秉志主政的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的教师团队。  相似文献   
227.
林海 《法律与生活》2014,(17):54-55
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主要起草者,《中国的政府和政治》《比较宪法》的作者,钱端升将永远留在中国宪法史册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是目前法学研究成果的最高级别奖项。  相似文献   
228.
法学人物     
正张智辉,男,陕西武功县人,1954年10月生,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有者,首批"当代中国法学名家",现任国家检察官学院教授、湖南大学教授,曾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中国检察官协会秘书长,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秘书长等。1982年1月张智辉从西南政法大学提前毕业并获法学学士学位;1984年12月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并获  相似文献   
229.
<正>民主需求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提高而出现的必然现象,是人类文明演化到市民文化的必然结果。在古代,教育由贵族垄断,平民难得受教育,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越来越多人需要被教育,于是教育进入平民阶级。面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其决策过程需要体现民主。目前我们国家的教育问题面广、量大,其根本在于没有有效的教育民主体制,以至于教育部门不愿或不能及时采纳受教育者、施教者、社会需求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教育部门做出的政策偏离民主需求,只能收获全社会的不满。  相似文献   
230.
莫洪宪 《法学杂志》2013,34(1):13-20
从历史的经验看,法学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素质与品格的形成与提升,既离不开宽广的学术视野与独特的研究进路,更需要某种创新型的培养模式的内在支撑.我国法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现实问题包括:创新传统薄弱、创新意识匮乏、创新思维模糊、创新能力欠缺、创新评价紊乱、创新转化脱轨、创新环境难得等.基于经验与问题的双重关照,创新型法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包括:创新型多元培养方式、创新型科学培养流程、创新型博士论文培育、创新型导师制度改革、创新型课程体系重构、创新型学术环境优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