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76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29篇
工人农民   105篇
世界政治   207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篇
法律   4791篇
中国共产党   616篇
中国政治   1573篇
政治理论   292篇
综合类   1436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299篇
  2014年   653篇
  2013年   671篇
  2012年   701篇
  2011年   650篇
  2010年   685篇
  2009年   635篇
  2008年   766篇
  2007年   522篇
  2006年   477篇
  2005年   351篇
  2004年   358篇
  2003年   334篇
  2002年   257篇
  2001年   244篇
  2000年   171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天津支部生活》2006,(3):47-47
党员标准即党章对党员提出的基本条件和要求。这些标准由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即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做一名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以及党员的基本义务和权利。这三者互相联系,各有侧重,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规定了党员标准,构成了党员标准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02.
优先权制度起源于罗马法。在法国、日本等国家的民事法律中得到了继承和完善。我国现行民事法律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优先权制度体系,但在《担保法》、《海商法》等民商事法律中。早已有了优先权方面的具体规定,如抵押权、船舶优先权等。我国物权法制定过程中理论界对优先权所下的定义是:“特定的债权人依据法律的规定而享有的就债务人的总财产或特定财产(动产或不动产)优先于其他债权人受清偿的权利。”优先权的本质就是优先受偿权,其性质是一种法定担保物权,其作用在于破除“债权平等原则”,从法律上认定某些需要特别保护的债权以优先受偿的权利。房地产执行过程中涉及到的优先权包括抵押权和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广义的房地产包括房产和地产,本文所论及的房地产仅指房屋所有权及其占用范围内的士地使用权。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房地产纠纷案件逐年增加.房地产作为被执行财产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房地产执行过程中经常涉及到抵押权和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问题。执行人员只有熟练掌握我国法律对优先权的规定。执行工作中才能做到公正执法。依法保护优先权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3.
本文从法律的角度出发对电子期刊著作权进行了认定和分析,并对其著作权的归属及与印刷型期刊的关系进行了介绍和探讨,提出了使用法定许可制度来解决电子期刊的著作权问题。  相似文献   
104.
《天津支部生活》2006,(7):29-29
熊文钊、张伟最近在《瞭望新闻周刊》上发表论文指出:当前我国呈现出的国家政策部门化倾向存在着严重的弊端。所谓国家政策部门化,主要是指个别行政部门利用法定职权和所掌握的国家立法资源,在起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时过于强调本部门的权力而弱化相应的责任;制定部门规章、编制行业规划、实施宏观政策时,偏离了整体的国家政策方针和公共利益,力图通过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来巩固和扩大本部门的各种职权以及本部门、相关企业、相关个人的既得利益。  相似文献   
105.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但我国长期以来缺乏有效而完善的宪法监督制度,严重损害了宪法的权威和尊严,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法制建设的进程。作者认为,这种状况是由中国儒家法律文化、德治观和义务本位观合力所造成的。而改变这一状况的根本途径就是建立完善的宪法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06.
这是我第一次不带一丝一毫其他目的,而只是为了追求内心平静去阅读一本书籍———西塞罗的《论义务》。坦诚地说,最初阅读的动机并非是渴望从中汲取什么以往不为我知的、令人感到启发与兴奋的新鲜血液,而是恰恰相反———我有着自己明确的信念,只是迫切地希望这本书能够证明并使之更加坚定。我们应当选择怎样的生活?我们应当要求自己成为怎样的人?我们应当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标准,以使得我们在生活中能够对是与非、高尚与卑俗、智慧与奸诈做出我们自己的判断,而不是听命于世俗的意见?我们是否应当选择一种生活轨迹,这种轨迹是“正确与高尚的”…  相似文献   
107.
刑事自诉的主体是自诉的当事人 ,是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起诉 ,在请求人民法院通过审判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自诉案件中处于原告地位的人。在刑事自诉案件的审理中 ,人民法院不再主动调查收集证据 ,而是要求自诉人在请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时候 ,承担向人民法院提供确实充分的、能够证明犯罪事实的证据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8.
文章首先对传统意义的减轻处罚进行剖析,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对减轻处罚的新的见解,即减轻处罚是以法定最低刑为标准,它能从根本上解决现实中遇到的种种可能的问题,同时也为该项制度的完善提供一种思考途径。  相似文献   
109.
我国给付不能制度体系之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洪亮 《法律科学》2007,25(5):134-144
我国给付障碍统一构成要件规则来自于德国"不履行"理论,但合同法并未统一法律效果,也未根据法律效果结构请求权基础,履行不能的制度功能并未因为统一构成要件而消失.在履行不能制度功能上,由于免责事由规定过窄,出现了债权人与债务人利益失衡的情形,而且没有规定对待给付当然消灭规则.在履行不能类型上,没有规定自始不能、部分不能、暂时不能、人身不能等规则,对此需要通过理论继受加以补充,在法律上还要明确经济上不能与情势变更之间的关系.在履行不能与瑕疵担保规则、风险负担规则竞合的情况下,应优先适用瑕疵担保规则、风险负担规则.  相似文献   
110.
牟宪魁 《法律科学》2007,25(4):78-85
影响缔约意思形成的不平等缔约力,除了经济力的不对等,还有信息上的不对等.鉴于"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保护"信息上的弱者"在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化社会中的重要性,在制定民法典时,有必要规定说明义务与沉默性诈欺,以是否存在说明义务为标准,对沉默性诈欺进行类型区分,对于存在说明义务情况下的沉默,应缓和诈欺的因果关系要件和故意要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