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14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12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47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4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儒法两家的治国主张与现代法治方略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将中国古代儒、法两家的治国主张同现代社会主义法治进行比较研究。阐释并分析了儒、法两家的治国主张及其利弊;从治国方略、治国主体、法律原则、法律内容四方面指出了儒、法两家治国主张与现代法治的原则区别;进而提出,应在加强法治建设、民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四方面,借鉴儒、法两家治国主张中的合理成份  相似文献   
62.
或许是历史机缘的巧合,在西北政法大学南校区建设过程中,赫然发现了西汉御史大夫张汤墓遗址,于是校方就势在这个遗址上建立了一个陈列馆。这个陈列馆的建立引发了人们对张汤这个历史人物的极大兴趣,对这个被司马迁列入"酷吏"行列的人物究竟应当给予什么样的评价呢?本文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对西汉历史上"酷吏"张汤的活动进行了客观而系统的叙述与评价。  相似文献   
63.
老六月雪 《党课》2011,(6):102-105
商鞅(约公元前395-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受到秦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车裂而死。其在秦执政20余年,史称“商鞅变法”,经此一变,秦国大治,长期凌驾于山东六国之上。  相似文献   
64.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和基本国策,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制度保障。法治思想及其制度建设主要来源于西方,但并不意味着古代中国缺乏法治思想理论和制度实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借鉴西方法律制度固然必要,但扬弃中国古代法家法治思想,传承超越,建构一种融会贯通、与时俱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法律制度更为必要。由此,评述先秦法家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和基本理论观点,进而阐述法家法治思想对现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仍具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65.
法家法治理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法学史角度,对先秦法家提出的法治理论的基本内容,思想前提,实现法治的方法和途径,法家法治理论的历史进步性,法家法治理论与古代西方法治学说的异同点,以及法家法治理论对中国古代法学所发生的负面影响等作了比较详细的评述。阐述了法家法治理论和西方法治学说各自出现的历史必然性和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6.
本文从刑事政策的角度,对先秦儒家和法家思想中有关犯罪原因、犯罪对策等问题进行探讨,在比较儒家以德去刑与法家以刑去刑思想差异的基础上,认为二者在追求去刑的社会理想方面是相通的,而二者的不同刑事政策主张也在汉代以后也开始得到调和。  相似文献   
67.
目标崇高任重道远 中国曾长期遭受人治主义的荼毒。漫长的封建时代里,盛行的是高度专制的封建人治。虽然以与儒家截然对立相标榜的法家,表现出激烈反对儒家的人治、德治、礼治的坚决态度,力主法治、刑治、力(暴力)治,但究其实,由于崇奉皇权至高无上,持皇帝统掌立法、司法、行政大权之主张,归根到底还是通体打上了封建人治的血淋淋烙印。这种封建人治的荼毒,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的许多年里,仍然为害国家、为害人民。其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表现,便是历时弥久的十年“文革”。其时的“造神运动”不仅将封建人治全盘恢复,而且变本加…  相似文献   
68.
法家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学派,其提倡的以法治国的思想推动了我国法制史的发展。在现代我国以法治为治国的基本方针的形势下,从形式法治的角度探讨法家思想与现代法治的接合,以求有助于完善我国当代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69.
戴巍巍 《前沿》2015,(1):75-79
中国古代法制体系当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无疑是传承近三千年的宗法制度。从家族成员的身份、地位到与之相关的财产权属划分,宗法制度几乎事无巨细的包含了整部古代中国法,其所秉持的"道德"价值属性则是其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70.
法家思想是披着法治外衣的专制思想,本质上是将法律作为统治工具,用严刑峻法来推动这种专制工具的运转,达到维护君主统治的目的。中国古代的法律思想和制度深受法家思想的影响。在现代法治建设过程中应当谨防在法治的名义下行专制事实,治国不能用重典,刑罚的设置上应当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宽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