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83篇
  免费   932篇
  国内免费   222篇
各国政治   469篇
工人农民   504篇
世界政治   1203篇
外交国际关系   681篇
法律   15471篇
中国共产党   17690篇
中国政治   17204篇
政治理论   4823篇
综合类   9792篇
  2024年   159篇
  2023年   859篇
  2022年   1063篇
  2021年   1431篇
  2020年   1392篇
  2019年   610篇
  2018年   278篇
  2017年   512篇
  2016年   911篇
  2015年   1566篇
  2014年   5636篇
  2013年   4799篇
  2012年   4651篇
  2011年   5227篇
  2010年   5233篇
  2009年   4925篇
  2008年   5344篇
  2007年   4405篇
  2006年   4711篇
  2005年   3707篇
  2004年   2397篇
  2003年   1869篇
  2002年   2191篇
  2001年   1790篇
  2000年   1061篇
  1999年   325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23.
24.
25.
26.
27.
学界分别用"课程系统"和"教材"这两个理解对象区分"课程理解"的广狭义虽简单明了,但这种区分稍显粗糙。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些混用现象和弊病都与之有关,说明人们对这一概念的适用范围特别是广狭义背后的理路没有理清。"课程理解"是教育学科领域的基础性概念,是研课程、讲课程及学课程绕不开的概念,因此有必要对其作精细分析。两者在诸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区别:在哲学原理上,广义"课程理解"从本体论的角度理解课程;狭义"课程理解"从教学认识的角度达到课程理解。在理解的方式机制上,广义"课程理解"运用的是抽象(经验入)及演绎(先验入)思维,产出课程的概念以及课程观;狭义"课程理解"运用的是理解—解释思维,产出课程文本语言的意义及认知模式。在理解取向方面,广义"课程理解"的取向侧重价值层面;狭义"课程理解"的取向侧重主客观层面。在理解的影响因素方面,广义"课程理解"主要集中在理解主体、学科理论、国家意识形态及实践问题等;狭义"课程理解"主要集中在理解主体、解读方式及文本载体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8.
2019年12月8日国家法官学院与香港城市大学合作办学十年座谈会暨判例法与案例指导制度论坛举行,本刊摘录几位嘉宾的现场演讲,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9.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