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43篇
法律   33篇
中国共产党   51篇
中国政治   158篇
政治理论   30篇
综合类   6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9 毫秒
161.
行政法律规范本应是十足的行为规范,但在我国却出现“裁判规范化”现象,必须改变这种认识与现状,还行政法律规范作为行为规范的法律特质,实现行政法律规范应有的完全价值。行政法或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规范化就在于:通过行政法或行政法律规范的制定与实施,对行政机关和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行为加以约束或限制,实现行政秩序。强化行政法律规范行为规范化去裁判规范化的途径是多样的:在改变规范意识的前提下,将直接规范公民权行为和行政权行为作为立法的重心,同时在行政执法中应实现对公民权行为和行政权行为的双重规范,改变泛责任化现象,并且要去司法中心化。  相似文献   
162.
一、文化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它包罗万象 ,凡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经验、感知、知识、科学、技术、理论、制度、语言等等都属于文化现象。因此 ,文化在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中无时无地不在起作用。但究竟什么是文化 ?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以及许许多多的专家学者从各自的领域出发 ,对文化作了各自不同的解释。实质上 ,文化包含了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发展至今 ,一个最具有概括性、广为接受的观点认为文化是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 ,它包括人自出生后所学到的一切 ,如语言…  相似文献   
163.
近年来,重点民生领域因过度金融化而爆雷的事件时有发生,不仅危及到广大民众的财产安全,还给相关行业与社会稳定带来沉重打击。引发重点民生领域过度金融化的主要原因有金融业的零售化转型、民生企业高层逐利、监管套利及资本投资选择。据此,可通过缓解重点民生行业结构性资金短缺、构建民生领域多层次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民生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营造良好的重点民生行业生态环境等措施,帮助重点民生领域的金融化回归理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4.
朱洪启 《人民论坛》2022,(Z1):60-63
当前,科学已泛在于生活中,科学元素包含在诸多社会生活场景当中,参与了生活意义与生活品质的塑造。科普工作呈现出新格局,其特点是社会化、泛在化、日常化、消费化。在这种文化场境中,需要对科普工作重新进行界定,构建新的科普工作机制。科普工作应更加关注日常生活,打造泛在化的科普空间,推进科普工作的社会化,加快科普工作的融合发展,推进科普向科学文化建设转型。  相似文献   
165.
论现代文学的贵族化审美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春 《求索》2006,(5):191-192,94
中国现代文学的贵族化审美意识表现在居高临下的贵族思维和悲天悯人的贵族心态以及赏玩闲适的贵族雅趣等方面,它对现代文学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6.
泛道德化批判是将一切现象道德化后再用理想化、双重化的标准进行道德评判的一种批判方式。对主体和现象的过度抽象是泛道德化批判的逻辑前提,过度抽象带来的非现实性与虚假性紧张导致个人悲观失望的消极情绪。泛道德化批判的出现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对泛道德化批判的扬弃既要肯定它的热情批判态度,又要摒弃抽象的思维方式,并自觉将科学的批判方式与热情的批判态度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7.
大致从2007年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再度执政并推行“新奥斯曼主义”政策以来,泛突厥主义获得新动力,相对于之前的泛突厥主义进程(1991年至2005年间),类似现象或可称为“新泛突厥主义”。2009年,土耳其明确以“新奥斯曼主义”作为治国和外交方略,其实是对之前政策的确认,而泛突厥主义正是“新奥斯曼主义”意识形态兼容的部分。与此前相比,土耳其与中亚、高加索相关各国互动更加频繁,中亚、高加索各国积极配合,各方合作水平提升;初步具备了机制化的合作平台,进行突厥语国家的多边合作。土耳其政治家不仅用“新奥斯曼主义”凝聚国民,也在争夺中亚、高加索的“大牌局”中,获得地缘文明、地缘政治优势,其影响不断扩大,是一个值得观察的现象。现在,俄罗斯、西方国家和土耳其在东欧和中东的激烈争夺必将影响中亚形势,而中亚地区与中国国家安全紧密相关。泛突厥主义也会给中国带来意识形态-文化的挑战、甚至安全威胁。因此,必须深入观察其动态和趋势并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68.
169.
"伊斯兰国"是当前世界上最新型的恐怖主义组织,尤以强大的渗透力、狂热的吸引力、广泛的传播力而著称。在泛伊斯兰背景下,"伊斯兰国"恐怖组织的外溢效应很快波及印马菲泰等穆斯林人口众多的东南亚国家,使东南亚迅疾成为"伊斯兰国"渗透的主要地区之一。"伊斯兰国"通过招募成员、媒介宣传、设立分支机构等多种渗透方式在东南亚地区形成了严密的扩张网,使该地区面临着严峻的恐怖主义威胁,使东南亚国家的反恐工作面临极大的挑战。本研究就"伊斯兰国"在东南亚传播与扩张的主要方式、影响,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应对进行了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