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04篇
中国共产党   53篇
中国政治   63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3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31.
【问题一】抓中心、议大事的意识不强。有的党委围绕中心抓党建的意识淡化,对指导新形势下军事斗争准备的思想准备不足、方法不多,谋划现代作战的思想观念陈旧、思维层次不高;有的缺乏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没有把主要精力用在议军议训上,带兵打仗的思想树得不牢,把“中心”仅仅挂在嘴上、写在纸上;有的事无巨细,大包大揽,把不该党委研究的一些事务性工作拿到党委会上讨论,而对部队建设中带倾向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议得不多。  相似文献   
232.
《党课》2012,(21):32-32
一是党员意识不强。有的党员忘记了自己的党员身份,平时“隐姓埋名”,看不出来、站不起来,更遑论“豁得出来”;有的只关心自己做什么官、什么级别,却长期不过组织生活、不受党的组织纪律约束;有的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讲原则,肆意转发不良短信,听谣、信谣、传谣,对有损党的形象的言论和行为不制止、不斗争,丧失了起码的政治立场;有的以权谋私、违法乱纪,严重损害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破坏了党的形象。  相似文献   
233.
“商标淡化”已逐渐成为一种新形式的侵权手段.它与传统意义上的“混淆”侵权行为不同,并不要求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来源产生错误认识.西方许多国家都已建立起了商标反淡化保护机制,笔者将在本文中阐述商标淡化理论的基本源理,并结合相关司法实践,对我国的有关立法活动提出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34.
张志超 《中国减灾》2012,(7X):27-27
<正>英国的英格兰东南部和东英吉利亚地区正在面临3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7家自来水公司已对超过2000万人采取用水限制措施,禁止使用橡皮管浇灌花园、给游泳池灌水或是清洗汽车。为此,伦敦奥林匹克公园也将改用洒水壶手工浇灌植物。英政府也采取了"限量"措施,但这毕竟不是最佳方案。在众专家的提议下英政府希望通过海水淡化技术来解决奥运圣地的出水量问题。由于干旱地区中包括英国人口  相似文献   
235.
长期以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工作一直存在监督意识淡化、监督手段老化、监督机制软化、监督实效弱化等问题。如何提高监督质量、实现刚性监督,已成为人大监督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刚性监督贵在“四炼”:  相似文献   
236.
《中国审判》2010,(1):59-59
一个商标刚刚被认定为驰名商标,便会有众多企业进行商标抢注、或将驰名商标作为域名或者企业名称,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品牌成长为世界级品牌,例如长城、东风和牡丹等商标被肆意搭便车后,生产者与品牌间的惟一对应关系被破坏.最终品牌不仅不能健康成长,而且品牌价值严重贬损。结合本案中所涉及的系列问题,本刊采访了北京市天驰律师事务所律师马翔。  相似文献   
237.
有些东西可能只是特定环境下的一种现象,但却被我们总结成一般性的规律,而我们越是了解、认同这种规律,这种规律的作用似乎就更强烈了。职场“天花板”理论或许就有这样的效应,从而不断困惑着职场里的芸芸众生。  相似文献   
238.
"唯GDP论"在多年的呼吁中,终于开始转向。2011年1月上旬,全国各地"两会"大幕渐次拉开。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在新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主动下调GDP增长目标。其中,  相似文献   
23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侵害驰名商标的行为越来越趋向技术性、隐蔽性,这些新情况要求不断扩大对驰名商标的保护范围,切实保护驰名商标的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240.
赵哲 《法制与社会》2011,(5):65+72-65,72
2009年4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审理涉及驰名商标保护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使得人民法院在审理关于驰名商标的案件时有了比较明确的指导意见。其中的有些条款虽然并未明确商标淡化的字样,但事实上涉及到了商标淡化的理论。本文着重从北京法院的一个商标行政案件来分析商标淡化理论是如何在司法实践中进行应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