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艳 《世纪桥》2009,(5):98-99
当代中国青少年孝意识相对较弱。这是由于经济基础的变化,家庭结构的变化,教育的弱化,历史批判以及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必须加大法制保障力度,强化宣传教育,注重舆论监督等措施来拯救和树立青少年的孝意识。  相似文献   
2.
月满中秋     
<正>天上一轮明月又快圆了,眼前是淡淡的月华,耳边是轻轻的风,仰望圆月,一种久违的感觉悄然弥漫心田。有些节日,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淡漠,惟有中秋节似乎格外令我难忘。记得小时候,根本不知道八月十五有何特别,但还是时常掰着手指头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因为那一天,不仅可  相似文献   
3.
成熟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得很远却并不陡峭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4,(25)
我国社会现在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青少年责任意识的培养也是一项重大的战略问题。青少年的责任意识关系到国家发展的未来,是一个社会蓬勃发展的动力。而目前,青少年责任意识存在淡漠、不自觉等问题,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十分不利。通过分析当前青少年出现责任意识淡漠的原因,针对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促进青少年责任意识的培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随着课改的实施,小学一、二年级使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教材进行思品教学。新教材的课堂实施,老师们便面临着新的课题:一是课程目标的系统化,课目的细化,紧贴学生生活、学习实际,同原来的《思想品德》教材目标要求不同;二是教材内容的梗概化、多元化,淡漠了预设内容,减少甚至剔除了给教师课堂上的操作导向;  相似文献   
6.
《党风建设》把腐败现象称为“臭豆腐”现象,实在是太逼真了,耐人寻味,发人深思。腐败现象之所以像“臭豆腐”,追根溯源,是放松学习、自律意识淡漠、思想道德退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浅析当前高校师生关系现状及解决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师生关系是高校最普遍、最根本的人际关系,现今由于教师知识权威的被消解和师生之间缺乏交流,高校师生关系逐渐趋于淡漠。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和原因,分别从教师、教学管理机构、学生三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只有合理的调整教师、教学管理机构、学生的关系,在三方面共同努力的情况下,才会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一、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现状 习近平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讲道:公民包括一些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为全面了解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能力的现状,我们充分利用贵州省市县党校及乡镇分校培训党员干部的契机开展调查研究。在领导干部轮训班、中青班、初任公务员班、选调生班、两代表一委员班、党外、民族宗教、妇女干部班、村干班等培训班次发放并收回有效问卷563份,向企业、个体工商户、待业青年、农民等非机关干部发放并收回有效问卷486份。  相似文献   
9.
几年前中国科协曾经就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作过一次调查,调查显示:中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0.3%,仅为美国人(6.9%)的1/23,欧洲人(4.4%)的1/15。这个数字令人震惊,意味着我国全民平均科学素养的低下,科学意识的淡漠以及科学知识的贫乏。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3,(34)
近年来,高校的发展趋势很好,潜力很大,形成一种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但在一些干部、教师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和谐的现象,在反腐倡廉思想认识、制度执行、管理和监督方面不到位。要加强廉政教育,构筑反腐倡廉思想防线;坚持严格管理和监督,健全高校反腐倡廉的制度和体制机制;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警示教育高校师生,为建设高水平大学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