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篇
  免费   15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法律   141篇
中国共产党   64篇
中国政治   209篇
政治理论   49篇
综合类   8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461.
清末司法制度变革特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时十年的清末司法制度变革,具有以日本为模式移植西方司法制度、司法机构新旧并立、以新统旧以及随宪政运动起伏而进退的特点,其原因既有清末法制变革观念、人才、财力准备不充分等客观因素,也与清廷政权以敷衍、保守态度对待法制变革有关.清末司法制度变革的历史进程,充分表明法制变革与政治制度变革有着密切联系,枝节或局部改革往往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462.
罗振玉教育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在清末民初新旧交替时代、对社会影响较为复杂的罗振玉,由于其晚年的保皇行为,以及"硬把日本的军阀与日本的学者等类齐观,进而又勾结日本军阀,建立伪满洲国",的行为,为世人所不齿,因而他在辛亥革命之前的教育活动及思想等也少有人注意。但作者认为,对于历史人物,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发展的观点来研究其思想变化及对社会的影响。本文主要利用第一手资料,通过罗振玉的教育活动及在《教育世界》上发表的相关教育文论,来研究其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并探讨其思想形成的渊源。罗振玉教育思想的发展,根据其教育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901年11月赴日考察之前为其教育思想初步形成时期:1901年-1902年在日本的实地教育考察,在江苏、广东等地的教育实践活动,无疑使其摆脱了前期主要从译书、文论等有限空间来间接了解新  相似文献   
463.
宁杰 《比较法研究》2002,(3):98-102
在中国的法律史上,沈家本可以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中国法律现代化的进程正是以他于上世纪初主持的清末修律为肇始.当时,国门已开,而清王朝的法制仍在因袭两千年的封建故道上缓慢前行.在西方现代法治精神的辉映下,落后的封建法制愈发显得晦暗.跟上人类文明进程的步伐,实现法律的现代化,虽是无奈之举,却也是当然之选.  相似文献   
464.
刘国习 《湖湘论坛》2008,21(2):47-49
严重的民族危机推动清末湖南留日学生提出湖南地方自治的主张;革命派从反满革命的立场宣传湖南地方自治;改良派主张通过地方自治以救湖南从而救中国;两派的宣传为湖南地方自治作好了舆论和技术准备,也推动了全国性地方自治舆论的形成,但二者都有过于功利和浮躁的问题。  相似文献   
465.
张立胜 《工会论坛》2009,15(5):152-154
孙宝琦是晚清民国时期有一定影响的人物。在清末新政期间,他提出了政治、经济等一系列改革主张,并在任职山东巡抚期间给予实施。为推进预备立宪,他设立咨议局、推行地方自治等措施,使山东的新政走在了全国地方性行省的前列。但孙宝琦又效忠清廷,反对辛亥革命。这是由其自身的地位和社会阅历造成的。  相似文献   
466.
关于清末宪政运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笃才 《中国法学》2002,(1):150-158
清末宪政运动是中国近代宪政史的开端。本文重新讨论了清末宪政运动中的三个问题,认为:清末预备立宪不是骗局,而是清末统治者认真权衡自身利害做出的政治抉择;立宪派领导的国会请愿运动不是乞求统治者的恩赐,实际上是一场同清政府争夺立宪主导权的斗争;清末君主立宪虽然失败,清末宪政运动的方向仍然应当给以肯定。  相似文献   
467.
青砖灰瓦,红柱画檐,庭院古朴幽深……这是古城沈阳在高楼林立的今天,还完好地保存着的一处清末老式建筑——张学良旧居。  相似文献   
468.
典当业是一种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融通社会资金的独特行业。本文在概述中国典当业渊源的基础上 ,专门就清末民初兰州地区典当业的规模、概况、组织管理、业务经营及衰亡情况作了述略。  相似文献   
469.
470.
眭鸿明 《法律科学》2011,(4):188-195
清末民初商品经济的发展、民间家族势力的拓展以及国家政权的更替,使得民俗习惯成为社会生活与法律调整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间,国家机构开展了两次全国性的民商事习惯调查运动,反映了统治者对民商事习惯的立法和司法价值的基本认同;民初的司法机关积极援用民俗习惯进行审判活动,为后世留下了诸多有益的历史经验;社会生活中形成了广泛关注风俗民情,尊重本土资源的文化氛围。不过,相对于政治国家强势的权力构造及"法律形式主义"体制,民俗习惯在政治与社会生活中,总体还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