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15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法律   141篇
中国共产党   63篇
中国政治   209篇
政治理论   49篇
综合类   8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宪政改革是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它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政治制度由专制制度向君主立宪制度过渡,主要体现为在国家制度和政治生活中贯彻了民主原则和法制原则,并且取得了具体实效,是一次现代化性质的改革。  相似文献   
512.
王春霞 《理论月刊》2004,(10):57-59,64
清末十年是梁启超民族思想和民族认同意识快速发展时期:从传统的满汉不分,到建立以汉族为中心单一民族国家的矛盾,再到五族合一的“大民族主义”;其理论支撑,则有中国传统的“大一统”思想、西方的种族竞争说、民主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伯伦知理的国家学说。同时,梁启超的民族认同还与反对辛亥革命带有浓厚的种族色彩的“排满”口号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13.
《传承》2006,(4):14-14
北洋军阀是清末和民国初年袁世凯建立的封建买办军阀集团.1895年,清政府命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编陆军”,采用新的兵制,使用近代武器.  相似文献   
514.
清末礼法之争中,就修律与收回领事裁判权关系问题的辩论表明,法理派清醒地认识到单纯修律本身并不能收回领事裁判权,但在礼教文化占主流地位而法理派本身又不敢正面否定礼教文化的价值的情况下,只好拿“危机论”(即领事裁判权问题)作为推进中国法律近代化的手段。这本身表明以沈家本为首的法理派是认同和接受了西方法律文化的精神和原则的,他们希望用西方法律的精神来改造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因此,清末修律中收回领事裁判权问题不过是手段,法律的近代化才是目的。手段和目的的不相协调,是导致晚清刑事法律改革出现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15.
清末修律使得中国法律从体例到内容 ,从法律术语到法律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而媒介东西法律制度的法律当属近代日本法。研究日本法对清末法制改革的影响 ,有利于总结我国法律移植的历史经验 ,促进中国法制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16.
论清末新式法学教育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是中国法学教育的近代化时期。在此特定的历史阶段 ,中国的法学教育一步步地突破传统模式 ,开始以西方资产阶级法学教育的思想、方法来培育法律人才。清末的这种新式法学教育为促进西方资本主义法学教育模式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推动中国法学教育近代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这些经验对于办好今天的社会主义法学教育事业 ,以培养出真正符合时代要求的法律专门人才具有一定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17.
在世界法制史上,法律移植和法律融合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各国法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美国宪法》输入中国,并对中国发生影响的过程,就是中国移植《美国宪法》及其制度,并以之为蓝本改造本土法,使两者并存融合的过程。探究这一问题,对于正确认识我国近代法制,以及在转型时期如何吸收外国法都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518.
清末是近代中国新旧交替的转型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诸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报纸广告蕴藏着丰富的社会信息,是观察当时社会变化的一个窗口。从《大公报》的广告来看,清末人们的社会生活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出现了移风易俗的新气象。新的事物在不断涌现,旧的事物还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从各方面留下了新旧交替的烙印。  相似文献   
519.
清末《长春日报》是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同盟会在吉林地区主办的一份极具社会影响力的进步报纸,在“监督地方官吏,鼓吹政治变革,牵动社会方面”,与同盟会在哈尔滨参与组织的《东陲公报》、奉天《大中公报》齐名,为清末东北三大革命报刊之一,是事实上的同盟会长春支部机关报。在清政府及东北地方当局的高压封锁政策打压下,该报曾屡遭挫折,被迫三易其名,但一直能艰难支撑,持续刊行时间近三年之久。因此清末《长春日报》不仅在近代东北新闻史、区域辛亥革命史上留下光彩篇章,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亦享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20.
本文就日本明治时期民法典论争及其与我国清末礼法之争进行评析和比较,着重分析研究了其间的差异及产生这种差异的内在原因,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一、日本明治时期的民法典论争,简要介绍其产生发展的前后过程;二、日本民法典论争与清末礼法之争的相同点,分析两者之间存在的共同特点;三、日本民法典论争与清末礼法之争的不同点,分析两者之间的存在的不同之处;四、对两者间异同的思考,对两者之间何以存在异同的中日两国的内外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