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325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田溪 《法制与社会》2012,(13):295-296
从“恐怖主义”与“游击战争”有关概念界定入手,逐层分析恐怖主义、游击战争等概念的定义和特点,并对两者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恐怖主义和游击战争本质上是不同的,两者不能划等号.分析结果为更好的打击恐怖主义,可以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
正王直,原名王汉清,1916年出生,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你这个才溪红小鬼,画得不错嘛"王直刚参加红军时,由于当时年纪小,加之有文化,就被送到文工团搞宣传。1933年春,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正在进行,王直当时是红军  相似文献   
13.
正百色起义是邓小平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期时期领导的一次成功的武装起义。这次起义创建了红七军、红八军;成立了右江苏维埃政权和左江苏维埃政权。使西南大地又燃起了一片燎原星火。在这次起义中,贺昌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不少心血。但至今国内有关百色起义出版的书籍、报刊以及纪念、回忆的文章中,很少提到  相似文献   
14.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就是在1934年苏维埃运动和土地革命受着损失,红军主力部队万里长征以后,留在以江西为中心的各个游击区域内的红军和游击队单独奋斗。1934年到抗战爆发,二年零八个月,算3年。当时,留下的有主力师——二十四师3个团,每一个连有一架机  相似文献   
15.
闽粤边红军游击队,是一支在游击战争中成长和壮大起来的队伍。它包括闽南红三团、潮澄饶红三大队、饶和埔中心区游击队,以及后来发展的闽粤边支队等,1934年8月,中共闽粤边特委成立时,兵力约有600人,游击队经常活动的范围主要在闽南7个县和粤东4个  相似文献   
16.
井冈山精神     
融冰 《党史博览》2021,(2):封2-封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遭到严重挫折的情况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审时度势,率领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在白色政权的四面包围之中建立起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自游击战争发展最迅猛的地区,对壮大党和人民的力量,坚持华北抗战的胜利,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朱德在山西抗日前线的近三年时间里,直接指挥八路军对日作战,对山西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弥天烽火中,陈毅与游击区的群众结下了浓浓情愫,并视他们为“重生亲父母”。正是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帮助与支持,陈毅在游击区多次虎口脱险。陈毅生前始终没有忘记游击区的人民群众,曾深情地回忆说:“没有人民的积极支持,没有人民群众生死与共的团结,要想坚持下来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9.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江西是南方红军游击队指挥中心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英勇不屈的江西人民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不仅本身意义重大,事迹悲壮,可歌可泣,而且为主力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南方红军游击队打击、消耗了进犯各苏区和游击区的国民党军队,保存了革命骨干力量,保持了党在南方八省的战略支点,为在南方开展革命斗争准备了基本条件,同时掩护和保证了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箝制和吸引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在战略上配合了主力红军的行动,并与主力红军长征形成相互策应的两大战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