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0世纪40年代陕甘宁边区遭遇了严重的灾害,除了自然环境恶劣外,还有来自人为方面的原因.灾害的频发,对边区经济的破坏力度很大,而且直接导致了灾民、流民的增多和治安的紊乱,人民的生活极度困难.边区党和政府从实际出发,制定了正确的救灾方针政策,以积极预防、科学应对为长远目标,并将直接赈济与灾民自救相结合,实施了卓有成效的救治措施,不仅保证了边区人民的正常生活,而且加强了人民对共产党的信任,提高了党的威信.  相似文献   
22.
《理论与当代》2008,(7):55-56
余新忠在50月19日的《21世纪经济报道》上撰文指出:从历史上看,中国历来都比较重视灾荒,历代都有官赈。特别是到了清代,更是发展形成了非常严密而系统的救灾制度。但也必须指出,清代灾荒救济偏重周济受灾群众,安定社会,而缺乏以受灾群众为出发点的救护民众生命、保障民众生活的救济。由此可见,我们传统的救灾特点,真正关心的其实并不完全是老百姓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23.
中国古代灾荒资料对当代灾荒史研究极具价值。但因为古代灾荒资料的记录标准和现代灾荒理论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不能直接照搬照用,因此应该精心区分古代灾荒资料与现代灾荒科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4.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和研究的缘起 俗语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时刻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突发性事件。仅以自然灾害为例,经济史学家傅筑夫先生曾指出:“一部二十四史,几无异一部灾荒史。水、旱、虫、蝗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历代史书中关于灾荒的记载自然就连篇累牍”。因此,危机的研究自然得到学术界的极大关注。那什么是危机?  相似文献   
25.
卜风贤 《中国减灾》2008,(11):28-30
中国古代灾荒防治思想内容丰富。根据其内容异同,基本可分为灾害防治思想和灾害救助思想两部分。过去灾害史研究存在一种偏颇认识,即把灾害救助思想视为消极救灾思想。而把灾害防治思想作为积极救灾思想。但从现代灾害科学系统减灾的观点来分析,所谓消极救灾思想并不符合灾害史实,也与减灾系统工程理论相悖。消极救灾思想的提法应予以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26.
郑伟 《党史天地》2008,(7):69-69
1998年人夏以来,长江流域洪水肆虐,沧海横流;东北松花江、嫩江流域也是洪涛滚滚,一片汪洋。今年水灾与历史上的水灾有哪些异同,做一番对比,也许能给人一些启迪。为此,记者走访了我国著名灾荒史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李文海教授。  相似文献   
27.
包红梅 《前沿》2004,(4):175-177
清代内蒙古地区自然灾害发生频繁 ,且灾情较为严重 ,致使本区灾荒不断。本文在《清实录》这一主要史料来源的基础上 ,从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视角 ,对清代内蒙古地区灾荒成因进行了剖析。文章旨在通过对灾荒的历史研究 ,了解本区自然灾害发生的历史状况 ,以希对现实的灾害预防及社会危害的减免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8.
洪蔚 《中国减灾》2010,(8):30-31
有人说二十四史就是一部灾荒史,灾害和饥荒的记载充满其间。翻阅中国灾荒史,久而久之又会感到中国的灾荒史实际上反映的是一个民族在饥饿中艰难挣扎的生活史。  相似文献   
29.
近现代山东灾荒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现代山东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水、旱、潮、风、雹、虫、疫、地震等,其中以水、旱灾害最为常见。自然灾害导致了人口的大量流移和死亡,造成了农村经济的衰落、阶级矛盾的激化和社会的动荡。  相似文献   
30.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灾的国家。如何防御和救助自然灾害,一向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大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了应对灾害问题,不乏对救灾和灾荒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