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2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16篇
各国政治   31篇
工人农民   43篇
世界政治   8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3篇
法律   1113篇
中国共产党   1093篇
中国政治   1701篇
政治理论   552篇
综合类   1242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239篇
  2014年   488篇
  2013年   415篇
  2012年   484篇
  2011年   546篇
  2010年   545篇
  2009年   542篇
  2008年   496篇
  2007年   370篇
  2006年   319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调动型谋略,就是利用各种因素和条件,调动对方向有利于警方的方向发展的一种谋略。表现形式主要有:欲取姑予,欲擒故纵;打草惊蛇,引蛇出洞;调虎离山,上屋抽梯等。  相似文献   
992.
《学理论》2015,(24)
"压力型体制"意在强调地方政府的运行是对不同来源发展压力的分解和应对,其作为中国政府组织运行方式的形象描述,是西方官僚制理论在中国行政改革实践中逐渐产生的特殊变体。鉴于二者在组织形式、核心机制、运行方式和评价机制方面的诸多相似与相异之处,本文对"压力型体制"与"官僚制"进行对比研究,进一步展望了压力型体制的前景与理论启发,以期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93.
陈平 《理论导刊》2019,(2):47-53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基于多元治理的理论支撑、传统社区治理的博弈困境以及部分参与主体的冷漠态度。从社会组织的视角审视社区治理实践,治理主体力量差异明显、治理体制僵化、共同体意识淡漠等导致社区治理绩效低下;而基于利益激励、制度保障及价值引导的项目制、协同制和联动制都存在部分困境。"吸纳型治理"作为一种纳入利益因素、价值关切及制度考量的综合治理模式,应该是推动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94.
<正>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浪塘村,曾经是省二类贫困村,在安顺开展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中,浪塘村成为创建点之一。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浪塘村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民人均收入翻了一番,来村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曾经的贫困村变成了今天的"生态旅游型"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995.
《新东方》2016,(3)
当前,由于居委会在实践中过度"嵌入"行政管理体制,造成其"行政化"严重,与自治组织的角色定位和功能要求不相适应。在各地的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实践中,普遍将居委会的"去行政化"作为改革的重点,涌现出"大社区""居站分离"等多种模式。然而,"去行政化"只是将居委会从"嵌入"的行政体制中解脱出来,要让其真正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还必须重新"嵌入"社会系统之中,按照社会组织规则运行。因此,"枢纽型社会组织"成为居委会重构的方向选择。  相似文献   
996.
“文明型国家”是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历史“规定性”条件,中国现代国家建设应延续“以文化代宗教”的中华文明秩序机理.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在于中华文明的复兴,而中华文明的复兴关键则在于其文明精髓的复兴;考虑到“以文化代宗教”是中华文明秩序的精核所在,中国的文明精髓只能在自己丰富的文化资源中寻找.作为“全涉型”社会组织,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跨阶层、跨地区、跨行业的国家组织体系,实现了“后帝制—后儒家”时代的行政整合;但能否有效实现文化整合,关键在于能否在新时期形成国民认同、社会认许和国际认可的核心价值体系.只有推进“文化执政”,执政党才能有效地进行文化整合,进而在现代国家建设中促进中华文明的复兴.  相似文献   
997.
近年来,国家建设已经取代政治发展成为政治现代化研究的主要解释路径。然而,当前基于西欧早期国家形成经验的"财政-军事国家"解释模式存在诸多不足,必须发展出新的、更具解释力的概念范型来认识世界范围内各国的国家建设进程。"治理型国家"正是这样的概念范型。在"治理型国家"的概念框架下,通过中西比较可以发现,由于西欧国家不独占治理权,通过选举式民主来驯化国家权力不必然带来良好的治理。中国存在悠久的国家治理传统,而国家治理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如何解决国家集权与分化治理的矛盾。当代中国的实践表明,"治理型国家"建设的重点,就在于国家如何有序且有效地推动社会成长,最终形成国家与社会共生共治。  相似文献   
998.
999.
涉众型金融犯罪作为危害经济秩序和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目前已成为我国司法部门、法学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保护涉众型金融犯罪案件中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已然成为了我国现阶段社会治理的重大课题之一。应完善我国司法机关对涉众型金融犯罪案件中受害人的现有保护措施,并在借鉴国外相关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构建检察机关通过灵活运用公诉权对受害人的特殊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000.
《求实》2015,(5)
我国成功的典型家庭农场模式的发展表明,政府在家庭农场的土地流转、财政补贴、行业管理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形成了对市场的"亲善型"介入与干预,并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这种干预自有其经济学上的理论依据与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支撑,是农业生产的正外部性、多重风险性、土地的社会政治属性等提出的必然要求。家庭农场发展中的政府"亲善型"干预研究,有助于正确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的命题,启示人们对政府与市场关系不可作机械的理解。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在两种机制配置资源效率相等的那一点上,只要能提供更高的效率,政府应在尊重市场的前提下积极作为,同时政府应尽力承担改革的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