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33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1112篇
中国共产党   121篇
中国政治   353篇
政治理论   53篇
综合类   30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304篇
  2007年   419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善意取得制度由来已久,且在物权的变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我国相关的法律一直以来并没有明确的关于善意取得构成要件的规定,直到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颁布才明确的规定了关于动产和不动产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本文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对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的规定进行分析、解释,来实现对善意取得制度的充分理解,掌握善意取得制度在物权转移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2.
《物权法》的提出和实施以及侵权行为法的研究形成使2007年有关中国民法学的热门有了实质性的转变。物权法作为民法的研究例子,使得2007年上半年的学术论文研讨过程中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更深一步的讨论;下半年则对物权法的精神和意义进行了较多的阐述和评析。本文认为学术界对物权法的大量关注已经离开了民法学的边界。  相似文献   
123.
《物权法》的实施与征收征用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征收征用是对公民权利的重大限制,各国法律为强化对公民权利的保护,都在基本法甚至在宪法中规定这项制度。我国《物权法》对征收征用制度作了原则规定。为严格征收征用的规定和程序,严格补偿的规则,防止行政权对公民财产权的不正当干预和侵害,我国尚需制定《征收征用法》,修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相似文献   
124.
惩罚性赔偿源于英美法系,尤其在美国法中一直是一项颇为重要的制度。我国已开始在立法上逐步引入惩罚性赔偿并且收到了一定的社会实效,但是在惩罚性赔偿金数额量定上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的提出了我国惩罚性赔偿金数额量定问题并做了简要分析,以期促进该制度不断完善并发挥其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25.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作为在中国民事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规范财产关系的基本法律,是成为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之后中国民事立法的又一里程碑,尽管从立法角度来说,"留有余地、留待后决"的立法范式在宅基地流转、农地入市等传统民事领域的规定,不过它对《物权法》在规定范畴上的精益求精未产生消极作用,也没有削弱它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和创新性地位及意义。《物权法》是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保护权利人的物权,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财产关系的一  相似文献   
126.
127.
房屋租赁权是一种债权的物权化还是一种债权或者物权,历来争论很大,通过正反论证、类比论证、利益衡量的方法,对将房屋租赁权定位为债权的物权化这一学说进行质疑,可以认为房屋租赁权是用益物权。  相似文献   
128.
《物权法》的实行对市场经济的影响是广泛的和基础性的,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也深受《物权法》的影响。本文从《物权法》的创新性规定对原有担保制度的改变开始分析,进而得出新变化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然后从法律经济学角度来分析《物权法》的对市场活力和商业银行效益的作用,并且从微观角度研究了商业银行的合理对策。最后通过中国银行的营业数据佐证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129.
在物权法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物权法抽象难学且难与民法的其他制度融会贯通.因此,在教学中当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物权法课程与民法总论课程的衔接、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内涵、善意取得制度的边界、占有制度的立法目的及本质.  相似文献   
130.
徐莹 《法制博览》2015,(6):224-225,200
《物权法》中"留置权"制度是实体法体制变革发展过程中较为关键的部分,我国于2007年对其进行调整,将其调整至"担保物权"的内容之下,独设一章,"留置权"制度的重要位置可见一斑。从国内外有关《物权法》性质的讨论文献中可知,赋予"留置权"特殊的"物的担保"特性是不被认可的。《物权法》将债务人迟延设为行使"留置权"的条件,其有关法律条文在债权人延迟"接受"的效果上不敢苟同。从法律体制的演进过程来看,若想要维护法律的权威,则需要采取剔除"留置权"的担保物权特性。本文就《物权法》中"留置权"制度的解释适用与立法再完善的相关内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