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12篇
  免费   341篇
  国内免费   214篇
各国政治   333篇
工人农民   473篇
世界政治   855篇
外交国际关系   449篇
法律   7268篇
中国共产党   18192篇
中国政治   14779篇
政治理论   4475篇
综合类   7143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618篇
  2022年   929篇
  2021年   1206篇
  2020年   1244篇
  2019年   389篇
  2018年   224篇
  2017年   403篇
  2016年   709篇
  2015年   1259篇
  2014年   5338篇
  2013年   4707篇
  2012年   3568篇
  2011年   3938篇
  2010年   4176篇
  2009年   3476篇
  2008年   3952篇
  2007年   3500篇
  2006年   3941篇
  2005年   2969篇
  2004年   1826篇
  2003年   1461篇
  2002年   1620篇
  2001年   1340篇
  2000年   653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811.
<正> 经济立法以及它和其他法律部门的区别。在1936年的苏联宪法里溲有经济法的术语。由此或许可以得出结论说,苏联溲有经济法,而只有民法、劳动法、土地法,家庭法等等。但是根据党和政府的决议,经济立法是存在的,而且在发展着,它非常复杂,非常广泛,并且应当完善。我们认为,在实践中广泛使用的"经济的"这一概念是十分确定的。在党和国家最重要的文件里,谈及社会主义经济中各经济组织、企业之间发生的合同和争议时就是说的经济立法、经济关系、经济合同和经济争议。  相似文献   
812.
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论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学江 《理论学刊》2004,23(10):118-120
生态文化拓展了文化理论空间 ,标志着人类文化的构筑真正进入了理性时代。反思已有文化成果 ,审视现实文化行为 ,展望未来文化发展 ,人类将从人、自然、社会动态平衡的角度展开新的文化画卷。  相似文献   
813.
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龚培兴  刘雪明 《求实》2004,2(1):30-33
发展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 ,也是关系到人类生死存亡的重大实践问题。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 ,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14.
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试以日本为例,日本政府从明治初期开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到20世纪20年代,利用大约50年的时间将农业劳动力的比例从80%降至50%左右,1946年曾接近40%。1888年劳动力总数为2257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口为1718万人,占76.1%,而1930年劳动力总数增加到2926  相似文献   
815.
宋秀红  郑洁 《探索》2004,1(3):93-96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行动指南。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归宿 ,二者具有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 ,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816.
市场与政府之外存在着家庭或家族制度,而经济学家们是在发现“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之后才重视起这一制度安排。本文强调了家庭或家族制度在经济转轨中发挥着“又一只看不见的手”的资源配置的作用,并指出应该从制度多样性角度看待其适应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817.
栾谨崇 《求实》2004,(3):92-94
长期以来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目标定位于单纯的就业目标上 ,使得转移目标的定位出现偏差。为顺利实现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就必须矫正转移目标定位上的偏差 ,将转移目标重新定位于就业目标与城镇化目标的结合上 ,这样才能最终实现职业与身份的双重转换 ,在实现城镇化目标的同时 ,也实现就业目标。为此 ,必须进行相关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818.
以浙江省台州市的18家中小非公有制企业为样本,围绕企业党组织介入内部治理对治理结构和治理效率影响这一现实课题,运用现代经济、管理和党建等相关理论,结合现场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结论有:1)17家企业的党组织间接进入了内部治理结构;2)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管理与治理绩效,且具备构建中国特色企业治理结构的充要条件;3)在资源约束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凭其特定的条件和作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有效地替代了经济学和管理学意义上的企业管理层的部分职能,符合青木昌彦"制度互补"的特征,从而使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具备制度化基础.  相似文献   
819.
作为儒家的形上学,《中庸》通过“天命之谓性”与“修道之谓教”,使天道性命得以贯通。通过“成已”与“成物”,把内圣与外王融为一体,实现了内在德性的开显。通过“诚则明”与“明则诚”,使内在德性与外在知识得以融贯。最后实现了内圣与外王、形上与形下的浑融为一,建立了上下内外融为一体的立体思维架构。  相似文献   
820.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执政党的先进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