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5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264篇
世界政治   180篇
外交国际关系   53篇
法律   839篇
中国共产党   2366篇
中国政治   1858篇
政治理论   679篇
综合类   86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420篇
  2013年   421篇
  2012年   552篇
  2011年   397篇
  2010年   386篇
  2009年   491篇
  2008年   495篇
  2007年   335篇
  2006年   393篇
  2005年   325篇
  2004年   330篇
  2003年   375篇
  2002年   298篇
  2001年   301篇
  2000年   794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粮山 《人大建设》2002,(5):31-31
由“四乱”引发的企业负担问题,一直倍受社会各界关注。历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围绕治理“四乱”、减轻企业负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有些地方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四乱”行为屡禁不止,企业负担屡降不下的现象。  相似文献   
63.
国有企业实行分享制受到了国有企业属于国家的观念、劳动者讨价还价意愿和能力以及国有企业经济绩效的制约。它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 ,以教育为本、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 ,坚持从总体上搞活国有经济 ,为国有企业实行分享制创造宽松的思想环境、深厚的主体基础、坚实的物质条件。并且 ,积极、稳妥地开展分享制的试点工作 ,为国有企业普遍实行分享制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64.
企业转制公证是当前比较“热门”的公证类别。对于具备条件的非私有企业,采取股份制改造是比较好的改制形式。但目前还是有许多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采取承包、租赁或直接私有化的形式。与股份制相比,非股份合作制的转制形式涉及面更广,出现的法律问题更复杂。笔者拟对采取非股份合作制形式的国有企业转制进行初步的论述。为方便起见,除非特别说明,下文所称企业转  相似文献   
65.
我国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是在公司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由于内、外监督和控制机制的弱化使得“内部人控制”趋势日益强化 ,董事会独立性的强化对于监督和制约经营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6.
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绝大部分国有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了公司制改造 ,但是改制后或改制中的我国国有企业 ,在公司治理结构上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若处理不好 ,最终将影响建立公平、公正、透明、高效的现代企业制度 ,将影响着国企的前途和命运。1改制后的国有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权一股独大。国有企业 ,特别是特大型国有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重组改制上市后 ,上市公司的大部分股权仍然有政府持有。据统计 ,原国企改制…  相似文献   
67.
国有企业改革中,解除职工劳动关系是其中最为棘手、最为关键的难题。面对如此复杂的社会问题和如此新鲜的工作课题,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公证处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成功地介入此项工作,不但为公证工作开拓了新业务新领域,而且为相关政策的执行到位、落实到位提供了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从而使国有企业改革在较短时间内得到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68.
69.
20世纪 70年代中期以来 ,智利、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革 ,其特点是围绕私有化展开 ,各具特色 ,又不拘一格且不乏共性和同步性。这些国家的国有企业实施私有化改革后 ,曾取得了提高经济效益、减轻财政负担的积极效果 ,但也造成了大量失业、两极分化和金融动荡等负面影响 ,为经济的长期发展埋下隐患。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当前的国有企业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0.
根据西方的激励理论,人的需求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只有尽力满足人的各种需求,才能将各层次的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因此,要改变国有企业激励无效现状,调动国有企业员工的最大能量,发挥其最大潜能,建立系统科学的激励机制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