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3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36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44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正2015年,我省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达标天数294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按期、超额完成;全省五大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达到62%……2015年,四川率先出台《四川省灰霾污染防治办法》,首次从立法层面对"灰霾污染"进行了界定。然而,四川环境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32.
王琳 《人大建设》2014,(6):48-49
<正>法的生命在于实施。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的生命同样在于实施。"史上最严环保法"能否从文本上的"最严"走向执行中的"最严",还有待时间来验证。但就法案本身而言,如果不能协调并处理好"四大关系",其执行前景将难以乐观。其一是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环保法是环保领域的基本法,其规定具有普遍适用性。但是,如果另有法律对此领域中的某些专门问题作了特别规定,那就应按照《立法法》确立的  相似文献   
33.
大量环境群体性事件显示环保事业中多方主体之间的互动和博弈。环保主体能否在法律保障下形成良性有效互动,事关环保事业的成败。《环保法》修改为建立环保主体良性有效互动的法制保障提供了难得机会,应通过具体制度的完善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4.
重霾频袭、跨界污染、源头告急……一系列环保难题久治不愈。在百姓的期待中,时隔25年后,修订后的环保法终于“出笼”。  相似文献   
35.
《环境保护法》的修改与完善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必须要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和方法对待和处理法律修改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36.
现行环保法是1989年12月开始实施的,许多方面的规定已不适应现有形势的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华侨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戴仲川就环保法的修改从重新定位立法目的和指导思想、建立环保公益诉讼制度、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等5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7.
如果《循环经济法》定位不准确,将会成为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借口,以环境资源为代价的污染大法。《循环经济法》主要属于环保法范畴,而不是经济法;是循环经济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牵头法;《循环经济法》要软硬兼施,充分发挥基本法指导性和宏观调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2014年4月24日,经过四次提交审议之后,十二届全国人大八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该法将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25年后的首次修订,对于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体现了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开门立法在环境保护领域的有效实践。此次环境保护法的通过稿具有理念先进、科学民主、手段硬实、模式创新、责任严厉等特点。在某种程度上说,此次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是新中国历史上最严厉的部门基础法之一。修订后的环保法主要亮点是:实现了三大领域的较大突破,即推动建立绿色发展模式、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39.
丛林  田野 《民主与法制》2014,(30):66-68
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号称“史上最严环保法”将于2015年1月1日实施,这对于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将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要证明环境污染,特别是声、光、波等无形环境污染,可能为引起损害的祸首,却是个难题,往往让受害者维权举步维艰。一起不堪变压器低频噪声困扰维权艰难,直至神情恍惚摔伤致残而衍生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40.
“环保风暴”的影响及其显现的环境执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年可以说是“环保年”,从年初的“环保风暴”到不久前的“圆明园事件”,国家环保总局动作连连,吸引了社会大众与传媒的无数眼球。当我们身处一个急剧变迁的社会中,往往会因目不暇接的事件接踵而来深感迷茫,从而对事件的重要性与深远意义失去理性判断,而专注于事件本身的戏剧性,这或许是我们人类理性有限性使然,但这都为学者之所以存在提供了一个合法性。学者之殊与大众,正在其追求于理性的力量而能不为情绪所左右。为此,我们特约请几名中青年环保法学者对“环保风暴”进行理性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