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7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环城游憩带的发展会加速城乡问人口流、资金流和物流,促进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融合发展.本文回顾了武汉环城游憩带发展的历程,分析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环城游憩发展的现状及特点,提出了现阶段的发展对策:整合营销,打造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旅游休闲之都的形象:完善环城游憩出行系统;创新开发环城游憩带内活动;引导当地居民和开发商的经济行为.  相似文献   
12.
网闻摘录     
莫让风景成残景曾经,作为呼和浩特环城水系综合治理工程的一部分,小黑河景观带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然而现如今的小黑河景观带,又一次印证了网络上流传的那句话,"时间是一把杀猪刀",没能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远望风景线河道波光闪烁,水天一色,两侧树木郁郁葱葱,让人心旷神怡。走进一瞧,  相似文献   
13.
城市环城游憩带的构建,既能满足城市居民外出休闲的需要,又能促进城郊乡村旅游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客源市场充足、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政策支持等为绵阳构建环城游憩带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如何真正地让农民获益,促进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一、贵阳市休闲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一)优势分析(Strength)1.区位条件贵阳是贵州省会城市,拥有极好的区位优势,形成了贵阳东西三横、南北三纵的立体交通网络。2009年9月,贵阳市环城高速公路的顺利通车将贵阳市的城市道路、国道、高速公路第一次有机地连在一起,结束了省会城市贵阳没有环城高速路的历史,方便了市民出行,拉近了城  相似文献   
15.
劳诚 《当代建设》2002,(1):38-39
南淝河沿岸景观设计范围从长江路桥开始经淮河路桥、寿春路桥等到亳州路桥为止,位于环城公园一侧地段内,全长约4公里。该河段环城公园一侧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已全部为林木所覆盖,颇具自然野趣。其中一些景点如:东门游园、花仙子、鲲鹏志广场、合肥久留米中日友好美术馆等已经建成,只是环北没有较好景点。一、规划设计基本要求根据现代居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保护好现状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并加以提高。形成蓝天白云、高林密布、芳草萋萋、繁花似锦、鸟鸣鱼跃的美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城市居民假日休闲、回归大自然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16.
省委十届二次会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和生态现代化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根本途径. 有识之士认为,青山绿水作为稀缺资源,是贵州加快发展的"潜力股"."讲好生态文明发展'贵州话',打好科学发展'组合拳',贵州的未来将因此无限美好."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人》2011,(1):6
<正>花马池镇环盐池县城四周,属环城型乡镇,全镇土地总面积1531平方公里,有耕地28.2万亩,辖23个行政村126个自然村,有8821户31700人,是盐池县地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乡镇。近年来,花马池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县委、政府总体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突出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条主线",全力抓好争项目争资金和招商引资"两大  相似文献   
18.
裕华风貌     
裕华区着眼于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步伐,以城中村改造为重点,11个城中村完成整体拆迁并顺利回迁。成功实施了裕翔街绿化带拆迂、308和107国道出入市口综合整治、二环路改造拆迁、民心河二期和环城水系建设拆迁等一系列重要工程。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绿地率达到42.3%,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43平方米,均高于市区平均水平。按照精细化理念,加强城市管理,城管工作连续九年全市领跑。  相似文献   
19.
基于环城游憩带建设的城郊土地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城游憩带是近年来大城市郊区旅游发展的新现象,对城郊土地利用带来了新的影响。本文分别分析了环城游憩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和城郊土地发展利用现状,指出了目前城郊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就环城游憩带建设对土地利用的要求,以实现环城游憩带建设与城郊土地利用两者良性互动为目的,提出了新的发展背景下城郊土地永续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应急避难场所是防灾减灾"防抗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项工作,是践行以人为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重要体现.2018年机构改革以来,成都市应急管理局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着力统筹全市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全市应急避难场所总面积达到2380万平方米,建成区人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达1.6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