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97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18篇
各国政治   201篇
工人农民   151篇
世界政治   388篇
外交国际关系   322篇
法律   1894篇
中国共产党   7981篇
中国政治   8525篇
政治理论   2525篇
综合类   3324篇
  2024年   194篇
  2023年   1391篇
  2022年   780篇
  2021年   792篇
  2020年   820篇
  2019年   201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326篇
  2015年   650篇
  2014年   1820篇
  2013年   1509篇
  2012年   1858篇
  2011年   1699篇
  2010年   1520篇
  2009年   1530篇
  2008年   1804篇
  2007年   1384篇
  2006年   1635篇
  2005年   1033篇
  2004年   785篇
  2003年   760篇
  2002年   947篇
  2001年   723篇
  2000年   570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黄燕 《行政法制》2006,(1):20-22
一、法律文化的概念 关于法律文化的理论研究,中国肇始于上世纪80年代,但在外国学者们早已致力于此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最早提出“法律文化”概念的学者是美国法学家拉伦茨·弗里德曼,他在1969年发表的《法律文化与社会发展》一文中提到:“‘法律文化’概念涉及大量有关的思想,首先它涉及公众关于法律制度的认识、看法和行为方式。尽管每个人对于法律制度的看法不同,但一般说来,在不同的国家或群体中还是有一定的看问题的方式,从而可以把它们区分开来。各种法律文化是习惯法的主要部分,这些习惯法与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此后就法律文化释义的问题,学者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至今为止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定论。目前我国学者对此也莫衷一是,并未形成统一的看法。  相似文献   
52.
曾盛聪 《探索》2006,3(3):134-137
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公民人格必然是“公民”的普适性内涵与文化国情的耦合,表现为主体性人格与社会性人格、律法性人格与道德性人格、自由性人格与一元性人格的辩证统一。基于此,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人格教育应确立主体性精神、社会公共精神、规范性精神、权利与义务统一精神的教育价值目标。公民人格的确立一方面依赖于市场经济与民主法治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又仰仗于认知导向与价值建构、理性教育与情感教育、社会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整体“合力”的优化。  相似文献   
53.
陈全国 《学习论坛》2007,23(12):5-7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同志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54.
钮小明 《团结》2003,(2):6-7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代表大会的文件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政治文明”这个概念,并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5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站在时代和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总结我们党促进社会和谐的实践经验,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述,是我们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历史性跨越,是党的战略任务、科学理论、伟大实践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新的境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6.
社会是一个有机的动态系统,由众多要素或次级系统构成。经济、政治、文化要素是社会系统中的三大核心要素。这三大要素在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正发生着剧烈的变迁,并导致了社会系统的解构。通过分析社会系统解构的原因,可以得出结论:现代化进程中的分化力量、整合力量和传统国家社会力量之间的对抗是造成社会系统解构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构现代和谐社会的思想,并站在中国现代化继续发展的角度对和谐社会作了全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57.
陈祥波 《南风窗》2007,(19):17-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具有独立的凝固语法结构的词语,第一次出现是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此前的表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的"是一个不稳定的修饰词,是对"社会主义"这个主干词的限定,而无论是从1982年的历史状况、政治现实,还是从邓小平的话语内涵和后来执政党的相关阐释来看,都是新时期对传统的社会主义的新解释,但是这个时候这种新解释还没有定型,具有实用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特点,它更像是一系列具体执政方针和措施的总结和罗列。  相似文献   
58.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特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是加快社会主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迫切要求,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9.
李申学 《新长征》2006,(5):8-10
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出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政治智慧、战略眼光和创新勇气。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精神,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自觉承担起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60.
《青少年犯罪研究》2007,(5):F0003-F0003
安徽省女劳动教养管理所是目前安徽省唯一的部级现代化文明劳教所,也是唯一收容女性劳教人员的场所。其前身是安徽省少年犯管教所女教大队,1990年4月独立扩建成省女教所,常年收容劳教人员600人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