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8篇
各国政治   52篇
工人农民   34篇
世界政治   153篇
外交国际关系   83篇
法律   550篇
中国共产党   1378篇
中国政治   1472篇
政治理论   569篇
综合类   80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385篇
  2013年   423篇
  2012年   480篇
  2011年   409篇
  2010年   395篇
  2009年   366篇
  2008年   418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230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2005年,胡锦涛会见连战后,开创性地推动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进程。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呈现出60年未有之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局面。这些新形势既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对两岸关系进展提出了更进一步的制度化诉求。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建设,是一个从现实需求到愿景规划到制度协商到政策落实的不断深化过程。在此过程中,应当坚持五个面向:共识化、正常化、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1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加入到了非公经济组织、青年社团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兴组织中,传统的层级化共青团组织在服务青年和覆盖青年等方面受到了严峻挑战。如何适应新形势,创造性地开展非层级化共青团组织建设,在更广的范围内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凝聚青年,已成为当前基层共青团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基层共青团应该充分认识非层级化团组织建设的意义,深刻剖析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找准路径,加快推进非层级化团组织建设,全面激发基层团组织的活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3.
新时代,习近平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焕发出新风貌,彰显出新特点,即兼具民族性与世界性,兼顾整体性与局部性,兼备普遍性与特殊性。随着我国治国理政的不断推进,习近平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内容体系和逻辑框架渐趋明显不断成熟。探索和发掘习近平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104.
早在2002年,洛阳市就启动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此后,洛阳市把该项工作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牢固树立“创建为民,为民创建”的基本理念,把“福民、惠民、利民”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创建”,把广大市民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现实利益和具体利益实现好、发展好,全市上下共同奏响了“福民强市”的幸福乐章。  相似文献   
105.
陈胜才 《理论导刊》2012,(11):54-58
萨托利和达尔均为20世纪著名的政治学家,他们对20世纪中后期的西方民主理论研究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处理民主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对待政治平等以及经济民主的差异等方面比较两者民主思想的区别,可以看出,达尔在面对自由主义民主危机所进行的一系列自我修正,比萨托利力图维护西方现有民主体制、无视这种体制的内在缺陷和弊端并极力为其辩护要可取得多。  相似文献   
106.
《求实》2013,(6)
马克思的"现实人"不是孤立的、抽象的存在,"现实人"在物与物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历史的关系中生存和发展。这些现实的关系决定了"现实人"是多维立体的总体存在,是自然维度、自由维度、社会维度、劳动维度和历史维度的辩证统一。多维统一的人才是"现实人",多维统一确证人的现实存在;"现实人"必定是多维统一的,人通过多维统一表现自身的现实存在。说人是现实的,是说人是有条件的,是相对存在,多维统一是"现实人"的存在条件。"现实人"是多维总体,是不可分割的,任何时候都不能用对人的逻辑分析代替人的现实存在。正确解读马克思"现实人",必须划清与各种形式的抽象人性论的哲学界限。  相似文献   
107.
肖泽晟 《清华法学》2013,7(1):59-72
对我国行政案件起诉期限起算点作出严格解释,已经成为行政案件进入法院的巨大障碍.起诉期限制度的存在目的之一在于,基于诚信原则,促使原告及时行使权利以及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无论是按照日本的“现实期待可能性”基准,还是美国的发现规则和持续违法理论,都应以起诉人发现诉因之日或者现实期待起诉人可以行使权利之日,作为行政案件起诉期限的起算日.因此,不服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和行政事实行为致害赔偿诉讼案件的起诉期限起算日应为足以期待起诉人起诉的“诉因”出现之日,即起诉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为主体、行为结果、行为的重要理由、具体损害等足以认定被诉行为违法并带来损害的关键事实之日;对于行政法上不当得利返还诉讼,则应以起诉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当得利成立之日为起诉期限起算日.  相似文献   
108.
徐高 《重庆行政》2015,(3):45-46
90后员工作为生力军现已陆续进入职场,年轻人面临的不仅是来自岗位专业技能的挑战,还有职场中为人处世方法的欠缺。在面对60后的决策层,70后、80后的中高层时,由于相互之间的成长经历、环境条件变迁而导致的不同年龄层的理念、行为的差异,使得管理90后员工成为管理者头疼的问题。面对90后员工,如何让他们留得住,干得好,这是每个管理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9.
闫真珍 《法制与社会》2012,(32):138-139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是在继承和批判资产阶级平等观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对于我们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推进社会公平正义,解决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各个领域存在的不平等问题,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0.
据中国期刊网2011年公布的我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排名,《公共管理学报》在290种政治学类期刊中,在复合JIF、期刊综合JIF、人文社科JIF三项排名中均位列第一,其中复合JIF达到2.252。这一数据显示,《公共管理学报》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成为我国社科管理类期刊中高水准的学术平台,其现实中国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