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20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著名的"洞穴比喻",该比喻对于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诸原理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从"洞穴比喻"反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论,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把人从各种错误偏见中解放出来而见到真理光明的教育体系;从"洞穴比喻"反观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论,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人们摆脱"洞穴"中的"价值观前见"而达到对真理性价值观的真知灼见;从"洞穴比喻"反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是对灵魂的强制性灌输,而应该是建立在启发基础上的价值引导。  相似文献   
12.
潘恩说过:"相互的需要产生社会,人类的恶产生国家."<理想国>一书正好可以诠释这句话的内涵,它会告诉我们城邦是怎么产生的,人们为什么会自发地聚集到一块地域内,而后为什么又发生了分歧,导致对个人财产和人身安全的威胁,这种恶便促使了国家的产生.作为一本名著,<理想国>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有很高价值的东西,它以正义为引线,运用辩证法和对话的形式,展开了对乌托邦、政治与哲学的关系、整体主义、反民主等问题的讨论.要读懂此书,首先要知道柏拉图的写作手法.本书使用了大量的辩论技巧,以苏格拉底的反问句为多,他总是用反问句给出正确的答案,他的提问就是他要给人的回答.因此,阅读此书会感到你是一步步地从心灵上接受他的观点,而不是被灌输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柏拉图的正义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拉图的<理想国>就是一部"正义论".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从批判可经验的具体正义着手,引出了国家的正义概念.他提出正义就是国家中每一阶层人尽其材、各司其职、不相僭越.柏拉图的正义观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许多的误解和批评.在理解柏拉图的正义观时,我们应把它放到古希腊历史情境的深处去思考,放到哲学情境中去思考,以免忽视了经典理论中蕴含的普遍性成分的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14.
柏拉图——古希腊圣贤,“精神恋爱”的鼻祖,认为同性之间的爱慕为世间最高级的情感形态。在其不朽著作《理想国》里论及婚姻时曾说,理想的社会应该是:共产、共妻、共子。81岁的时候,在一次婚宴上兴高采烈谈笑风生之际溘然长逝。  相似文献   
15.
16.
《党政论坛》2013,(6):47-47
他号称企业界最神秘大佬,可其企业危机管理却被广泛传扬。他的华为以及他就像一个谜一样,没有任何别人能说得清,除了他自己。那么,他是如何构筑华为的“舆论理想国”?这个“国”又是怎样一片野蛮生长的热土?  相似文献   
17.
黄小晏 《理论学刊》2008,3(5):109-113
<礼记>"大同社会"和柏拉图"理想国"的和谐观,都是在批判现实的改革冲动中作出的理想化社会设计.两者都认为统治者应为全体百姓谋利益,并通过选举产生;都强调社会内部的有序是维持和谐状态的基础.但因文化背景和理论基础不同,<礼记>"大同社会"推崇德治,所主张的和谐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基础上的和谐:而柏拉图"理想国"重视智治,所主张的和谐是建立在神本主义基础上的和谐.这些不同一方面导致了中西早期和谐观在后来发展中的分道扬镳,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18.
19.
朱元璋疾恶如仇,他要扫除一切通往他的理想国道路上的障碍。他的严刑峻法不仅施用一般官员,即使是他的亲属犯法,他同样不会饶过。没有亲疏之别,没有等级之分。在他眼里,法对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他的至亲、驸马欧阳伦因为动用公家车辆走私茶叶,破坏了茶马之法,被他断然处死.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对柏拉图的理想国理论进行初步的考察.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对他理想中的国家蓝图进行了全景式的描写,包括阶级划分、统治者的品质、教育、家庭生活等诸多方面。理想国乃柏拉图理念论哲学的产物,然而作为"理念",它却与当时希腊的一个实存国家——斯巴达极为相似,甚至可被认为是对这个实际国家的描述.我们很难对柏拉图的国家理想作出现代意义上的评价,然而作为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其中蕴含的政治学、社会学的意义则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