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20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柏拉图和谐社会观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晓燕 《理论探索》2006,2(2):37-39
柏拉图认为,人的完善是和谐社会的旨归,政治中庸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法治是和谐社会的第一要略,正义则是贯穿其全部思想的总原则。虽然柏拉图提出的方案只是理想国的模型,却为人类留下了永恒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2.
在《理想国》中,苏格拉底雄辩地证明,"扶友损敌"所定义的正义,是支离的正义,而不是整全的正义,"扶友损敌"也没有揭示出是什么样的更为高级的关切定义并成就了正义。根据柏拉图的哲学体系,这个更为高级的关切应当是善。苏格拉底经过一个曲折的论辩过程驳倒了珀勒马科斯"正义就是扶友损敌"的观点,同时,也确立了正义的古典秉性,即善较正义的优先性。直到今日,试图将现代世界从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泥淖中打捞出来的人,仍要重新接续这一思想薪火。  相似文献   
33.
《支部生活》2005,(7):38-38
(1)和谐社会是一个理想的社会。政通人和、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有序、尚同一义、博爱互助等等,既是我国古人追求的“大同世界”,也是西方人向往的“理想国”。(2)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多元社会事实上是利益多样化的社会,它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也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3)和谐社会是一个合作和宽容的社会。要容忍各种不同利益关系的存在,尊重别人所做出的不同选择,特别要保护少数群体和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4.
姜丽红 《理论文萃》2006,(2):58-62,64
政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人作为有限的社会存在无法独自生存而不得不与他人发生关系而必然产生的。“从本质上讲,政治是为人的幸福和人的发展而存在的,政治的最高理想是人间善的生活。”①而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利益冲突、现实条件的制约以及某些人性弱点的暴露把“追求人间善”这种政治应有之意掩盖甚至扭曲了。世俗社会的纷繁复杂也使这种追求不可能明朗清晰的呈现,于是,它渐渐地被人们疏忽或者遗忘了。而在另一种被纯净了的社会中,这种政治的追求被完整地凸显出来,这种纯净的社会就是历代思想家们作为他们的政治理想所描述的“乌托邦”,透过这种纯净没有杂质的社会,我们更能透析政治生活的意义。而这种“乌托邦”的理想社会尤以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为代表。本文就试图以此为例,探析一下在政治思想家们的理想社会中所体现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35.
徐照伟 《传承》2011,(23):68-69
当今社会有很多人都在追求自己所谓的最真实的快乐,可能有些人以为挣到很多钱才是最快乐的,有些人以为权力很大才是最快乐的等。为此,就《理想国》中快乐问题的提出以及什么才是最真实的快乐进行分析,最后阐述柏拉图快乐思想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36.
陈曦 《法人》2014,(8):94-94
正对法律进行经济分析的思想自古就有。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法律篇》,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就有了用经济观念分析法律规则的思想。到19世纪中叶,马克思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认为,"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而已。""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在《资本论》  相似文献   
37.
正蔡元培的《新年梦》以"中国一民"为主人公,个中隐含着他自己的政治理想。那么,《新年梦》又是一个怎样的梦呢?蔡元培(1868——1940)一生著作等身,《蔡元培全集》(共18卷,中国蔡元培研究会编,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300余万字,但其创作的小说只有一篇——《新年梦》(《蔡元培全集》第1卷,P422—436)。该小说内容新鲜奇特,具有丰富的思想和政治价值,见证了110年前蔡元培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38.
高贵的谎言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主张按人的资质和能力严格划分社会等级——这与当时雅典政制相当彻底的民主的平等适成对照,但这些等级并非世袭而是可以流动的,或者说有一种政治机会的平等。这一主张以传说隐喻的形式出现。柏拉图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着眼于在他看来是客观的人的差别,却为什么又说这是“谎言”,“谎言”又为何能是“高贵的”,这些处理都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39.
《台声》2014,(5):43-43
<正>4月10日,在"占领"台"立法院"24天之后,参与"太阳花学运"的学生们撤离议场。这场学生运动不管是就此告一段落,或如学生们预告将"遍地开花",总之会在学生们的人生历程中留下一个重要注脚。这些年轻人作为"未来的主人翁",不论将来生涯选择如何,都期望这段经历能发挥正面的作用。"太阳花学运"得以"圆满"落幕,各方都表示赞成,显示了台湾社会对于  相似文献   
40.
柏拉图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还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的理想国家到底能不能实现,他是否知道自己的理想国家能否实现,这些争论的结论看似尖锐对立,但它们却有着共同的逻辑前提,即都是在理想与现实二分思维模式下来理解理想、提出问题。然而,这种以现实为参照系的理想是否契合了柏拉图思想中理想的蕴涵,却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理想国》的理想性进行辨析来揭示《理想国》中被遮蔽了的理想的涵义。理想国图景不是要给现实政治提供具体的政策,而是要提供一般性的原则,使现实国家的政治哲学伦理源于终极理想的一般性原则而得以"有条件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