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7篇
各国政治   15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9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篇
法律   232篇
中国共产党   635篇
中国政治   825篇
政治理论   391篇
综合类   34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西周主要的法律思想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明德慎罚"和"礼治"。本文以批判继承的态度分析西周法律思想,取其重人事、主张教化、慎用刑罚等精华,舍弃诸如礼法不分、注重身份等级的糟粕,重新认识法与德之间的关系,寻找提升法律权威的途径,从而推进当代中国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892.
893.
我们需要大众批判性言论 最近看到一则关于美国和中国差距的短文,文中说:在美国公共知识分子以批判政府为使命,而在中国公共知识分子以歌颂政府为使命。虽然有点夸大其词,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政府部门和主流媒体缺乏自我批判的言论。而新一代网络公民的政治觉醒,引发了大众批判思潮。这表明我国言论自由度的增加,是我国发展民主政治的需要.是我国社会和谐宽容的标志。  相似文献   
894.
经济全球化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向。除大家热烈讨论的"低速增长"、"再平衡"、"再工业化"等发展趋势外,还有以下几个趋势值得研究和关注。一、"绿色经济"的发展趋势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各国都采取了相应的战略举措。例如,欧盟领导人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不久,正  相似文献   
895.
自我意识包括个体自我意识和社会自我意识。社会自我批判是社会自我评价的否定形式,是社会自我意识自觉中强调客体否定意义的方面。社会自我意识达到自觉的状态方为社会的理想状态,也即意谓着社会自我批判应该成为社会的常态。  相似文献   
896.
付文忠 《人民论坛》2011,(11):30-34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世纪之交却又一次遭遇了大规模理论围攻,后现代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联合新自由主义和新实证主义共同围剿辩证法,围剿的理由是:辩证法不但在当代的政治实践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陷入危机的主要原因。为了回应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面临的当代挑战,英美马克思主义者发起了声势浩大的辩证法后现代保卫战,詹姆逊和巴斯卡为捍卫辩证法当代价值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897.
侯艳芳 《学习月刊》2011,(16):45-46
信奉宗教之天与自然之天的合一,不是荀子的独创,而是继承前人思想观念的结果。当然,作为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首先继承的是孔子与孟子两位大儒关于天概念的思想。一、人之命在天孔子主张"畏天命",君王的统治要"则天",即施"仁",所以他提出了围绕"仁"为中心的思想体系。其中,礼是"仁"的主要内容:"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等。孟子  相似文献   
898.
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和阐述国家问题,是基于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的,具体说是基于生产力这一根本的视角:就国家的起源来看,国家是社会在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就国家的基础来看,国家政权、政治制度是从属的东西,而市民社会、经济关系的领域是决定性的因素;就国家的职能来看,国家权力也是一种经济力量;就国家的消亡来看,随着经济集团——阶级的消失,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  相似文献   
899.
王存良 《前沿》2011,(4):178-181
李陀、吴亮的网络之争凸显出二者共同的启蒙情怀及其分化。李陀的启蒙者姿态表现在其"立法者"的文学批评指向与不局限于学科内的广泛关注、凸显"对话"的文学批评文体与公共空间情怀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持续的反思"纯文学"、关注权力与对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其启蒙姿态的保持与他80年代的处境及90年代以来的体制外身份有关,作为一个个案,李陀对可能的第三种批评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900.
加强思想文化建设 推动社会诚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者通常是一身二任的:他既可以是传播者,又可以是受传者。面临泛化的信息,有必要通过媒介素养教育使大学生对媒体信息建立起独立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