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216篇 |
免费 | 25篇 |
国内免费 | 57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76篇 |
工人农民 | 62篇 |
世界政治 | 265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84篇 |
法律 | 1205篇 |
中国共产党 | 5154篇 |
中国政治 | 6918篇 |
政治理论 | 1483篇 |
综合类 | 20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307篇 |
2022年 | 391篇 |
2021年 | 458篇 |
2020年 | 511篇 |
2019年 | 295篇 |
2018年 | 154篇 |
2017年 | 284篇 |
2016年 | 471篇 |
2015年 | 905篇 |
2014年 | 2276篇 |
2013年 | 2173篇 |
2012年 | 1493篇 |
2011年 | 1354篇 |
2010年 | 1367篇 |
2009年 | 1239篇 |
2008年 | 1345篇 |
2007年 | 618篇 |
2006年 | 493篇 |
2005年 | 325篇 |
2004年 | 223篇 |
2003年 | 209篇 |
2002年 | 145篇 |
2001年 | 102篇 |
2000年 | 90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3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安全与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82.
构建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由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构成。从长远来看,我国应当逐步构建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当前应重点办好多种形式的生态农业园;积极推进工业生态化,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加快发展生态服务业;建设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83.
刘长泽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5,(7):4-7
全球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已是必然现象,任何文化形态都面临着生存与发展问题。这对我们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是多元并存、共同发展的。多样化是保持世界生态文化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史”理论为我们理解全球化提供了方法论依据。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积极应对外来文化的挑战,是当前思想文化领域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们就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文化问题走访了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侯才。全球化的兴起与演进记者:毋庸置疑,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全球… 相似文献
84.
杨云龙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报》2005,(4):22-23
构建和谐山西,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夯实和谐山西的物质基础;建设活力山西,健全和谐山西的体制保障;打造文化山西,巩固和谐山西的精神支撑;发展循环经济,奠定和谐山西的生态依托;坚持以人为本,筑牢和谐山西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85.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华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5,(2):22-23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奋斗目标,为我国今后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并称为小康社会的四大特征。关于生态文明,党的十六大曾有明确的阐述: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资源利用率提高,促进人与自然 相似文献
86.
生态文明——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产物,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六大将生态问题纳入基本国策,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建设生态文明是明智的选择,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摈弃功利主义发展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观念,需要人们生态意识的培养与素质的提高,需要决策层的正确引导,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等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87.
武汉城市景观文化生态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汉市是一座饮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迈向现代化的特大都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与其他城市一样面临文化遗产及文化生态的保护问题。假如得不到重视并妥善处理,将会直接影响武汉城市特色和城市形象的塑造,妨碍武汉市政府提出的“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城市亲和力,塑造城市 相似文献
88.
8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环境法治建设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立法模式的碎片化导致出现立法冗余、“多龙治水”状况,冲突解决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不同法律规范对同一事项出现规范重叠、矛盾抵牾情形,自由裁量权的扩张导致出现权力滥用、贪污腐败现象等。通过比较、分析和借鉴其他国家环境治理的经验可知,环境法法典化是解题之匙。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编纂环境法典列入立法工作计划,环境法法典化的理论条件和实际条件已经成熟。本文认为,按下环境法法典化“快捷键”的关键在于做到“三个明确”,即明确环境权的宪法地位,明确环境法典的立法思想,明确环境法法典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相似文献
90.
陈艳珍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22,(4):65-69
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在我国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黄河流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我们应紧紧抓住这一前所未有的机遇,以建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为根本目标,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着力在加强生态保护与治理体系建设、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加大治理资金投入力度、强化法治保障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