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13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217篇
各国政治   185篇
工人农民   238篇
世界政治   76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90篇
法律   6208篇
中国共产党   11454篇
中国政治   14873篇
政治理论   5007篇
综合类   7548篇
  2024年   145篇
  2023年   763篇
  2022年   907篇
  2021年   931篇
  2020年   978篇
  2019年   706篇
  2018年   318篇
  2017年   591篇
  2016年   938篇
  2015年   1823篇
  2014年   4507篇
  2013年   4283篇
  2012年   4073篇
  2011年   3781篇
  2010年   3550篇
  2009年   3511篇
  2008年   3777篇
  2007年   2552篇
  2006年   2029篇
  2005年   1613篇
  2004年   1301篇
  2003年   1097篇
  2002年   978篇
  2001年   683篇
  2000年   496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这一论断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制定公共政策是为了价值分配;二是分配的范围是全社会;三是分配的影响力具有权威性。遵循公共管理理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应在于“增进和服务公共利益”。但是,现实中,政府在充当公共利益代言人的同时,却又扮演着“经济人”的角色,常常利用公共政策谋取私利,从而导致公共政策利益导向的偏离。因此公共政策利益导向的好坏,决定着公共政策的执行和结果的好坏,矫正偏失的公共政策导向,对于我们利用公共政策服务民众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42.
文化价值取向是文化形态变迁的标志和前提,前文明时期中国文化具有鲜明的宗教意识取向,春秋以降的传统文化伦理取向成为其标志,近现代文化呈现的是文化选择取向,新中国成立后文化取向则经历了由政治取向到符合人类自由追求的先进性的转换.经分析归纳,导致这些转换的自然生态迁跃是外因,文化自身代谢是内因,生产方式起决定作用,文化同化有诱导功能,而社会结构发挥着较大的制约性.  相似文献   
843.
《廉政瞭望》2013,(10):3-3
肃贪之后,各不相同。有快速翻篇的,以走出腐败阴影成为政绩;有痛定思痛的,以前事为警示,自剖、受教、致用;有踌躇不前的,多年无法重塑政府信用;有跌入“妖魔化”泥潭的,被污名而不能自申……林林总总,足见惩前毖后,惩前重要,毖后更重要。  相似文献   
844.
20世纪70年代,西方生态运动与社会主义形成了生态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把生态学同马克思主义结合在一起,独树一帜,形成了诸多生态社会主义理论观点。在分析这些观点的基础上,运用其合理部分,针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845.
付松 《当代贵州》2013,(17):26-27
从传统走向现代,谷堡乡的农业产业,在探索中前进,在发展中跨越,不断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当时女儿考上大学,临到报名还差钱,我想到转让土地,却因为400元钱的差价未能如愿。现在看来,我还因此获得更大的利益。"谈起2008年的往事,修文县谷堡乡平滩村村民王志平话语铿锵,满脸笑容。  相似文献   
846.
生态良知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生态良知是从生存论意义上探析人与自然之间关系而产生的一种"善"的观念,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存在样态。从差异论的视角分析,个体化社会是社会差异化发展的产物,生态良知则是在人与自然的差异中产生和发展的。由于现代人与自然的差异片面扩大,生态良知在个体本位中的存在样态便呈隐性状态,这是个性张扬的结果。因此,人与自然之间的同一性是生态良知存在的根基,理性地考察个体本位中的生态良知,对于当代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47.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形态质的提升与飞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60余年执政实践经验与治国方略的系统化总结。从国际影响的视角看,其重要价值在于能为中国在国际上树立良好形象、提升国际竞争力、促进世界文明的交流。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道路的选择与实践将推动中国走向文明发展之路,文明的中国也将会成为引领世界发展大军中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4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容,在批判继承中国古代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吸收西方生态文明的合理部分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最终提出了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演进历经起步、深化和形成三个阶段,是多年来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成果的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849.
张謇是近代以来爱国企业家的典范,他实业救国、实干兴邦,以一个旧知识分子的觉醒与自觉,以舍我其谁、甘为牛马的气概和"舍身喂虎"的精神,探索救国救民的方式方法,为后人树立了敢为人先、强毅力行、福泽百姓的榜样.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应进一步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传承弘扬"士负国家之责"的爱国情怀、"独力开辟新路"的创新精神、"言忠信行笃敬"的诚信品格、"兼济天下苍生"的民生意识、"洞明世界大势"的国际视野,发挥企业家在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主体力量和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850.
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主要渠道和基本形式,是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主要体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价值。但是,人民政协在实践运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人民政协探索新路径,提升协商民主的作用和实效,协调四家班子之间的关系,完善协商民主工作机制,加强政协委员队伍能力建设,以进一步提高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