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076篇 |
免费 | 25篇 |
国内免费 | 57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84篇 |
工人农民 | 79篇 |
世界政治 | 279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93篇 |
法律 | 1252篇 |
中国共产党 | 5629篇 |
中国政治 | 7154篇 |
政治理论 | 1507篇 |
综合类 | 208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311篇 |
2022年 | 399篇 |
2021年 | 467篇 |
2020年 | 521篇 |
2019年 | 301篇 |
2018年 | 156篇 |
2017年 | 291篇 |
2016年 | 485篇 |
2015年 | 962篇 |
2014年 | 2393篇 |
2013年 | 2280篇 |
2012年 | 1593篇 |
2011年 | 1422篇 |
2010年 | 1483篇 |
2009年 | 1296篇 |
2008年 | 1391篇 |
2007年 | 649篇 |
2006年 | 521篇 |
2005年 | 339篇 |
2004年 | 234篇 |
2003年 | 222篇 |
2002年 | 153篇 |
2001年 | 119篇 |
2000年 | 97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3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华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5,(2):22-23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奋斗目标,为我国今后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并称为小康社会的四大特征。关于生态文明,党的十六大曾有明确的阐述: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资源利用率提高,促进人与自然 相似文献
92.
生态文明——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产物,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六大将生态问题纳入基本国策,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建设生态文明是明智的选择,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摈弃功利主义发展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观念,需要人们生态意识的培养与素质的提高,需要决策层的正确引导,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等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93.
武汉城市景观文化生态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汉市是一座饮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迈向现代化的特大都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与其他城市一样面临文化遗产及文化生态的保护问题。假如得不到重视并妥善处理,将会直接影响武汉城市特色和城市形象的塑造,妨碍武汉市政府提出的“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城市亲和力,塑造城市 相似文献
94.
9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环境法治建设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立法模式的碎片化导致出现立法冗余、“多龙治水”状况,冲突解决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不同法律规范对同一事项出现规范重叠、矛盾抵牾情形,自由裁量权的扩张导致出现权力滥用、贪污腐败现象等。通过比较、分析和借鉴其他国家环境治理的经验可知,环境法法典化是解题之匙。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编纂环境法典列入立法工作计划,环境法法典化的理论条件和实际条件已经成熟。本文认为,按下环境法法典化“快捷键”的关键在于做到“三个明确”,即明确环境权的宪法地位,明确环境法典的立法思想,明确环境法法典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相似文献
96.
陈艳珍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22,(4):65-69
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在我国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黄河流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我们应紧紧抓住这一前所未有的机遇,以建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为根本目标,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着力在加强生态保护与治理体系建设、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加大治理资金投入力度、强化法治保障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97.
陈晓东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10):15-16
美国独立战争后兴起了大规模"西部大开发运动".伴随着西部大开发运动,美国西部经济得到迅速发展.18世纪末,美国西部基本上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处女地,然而到了19世纪末,美国西部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可以和东北部工业区鼎足而立的经济区.可以说没有美国的西部大开发就没有美国的现代化以及美国在当今世界上的地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认真审视美国西部大开发的策略与实践,无疑可以为我国大西部的开发提供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98.
马克思自然观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马克思始终把人、人的实践活动、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作为考察人与自然关系的出发点,认为人作为相对于自然来说的主体性存在,既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目的,又是惟一可以依靠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自觉能动的调控者。生态取向正是马克思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现实依归。马克思认为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是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必要条件,同时他强调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建立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并指出随着生产关系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人类能够通过全社会的共同控制,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马克思的自然观并不因为主张以人为本而陷入反生态的人类中心主义,相反,它避免了生态中心主义因主张消极适应自然而陷入生态保护的空想误区,从而在更现实、更科学的基础上体现了自觉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生态取向。 相似文献
9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系统部署,强调“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海南生态环境保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海南生态环境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殷切期望,指出“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海南生态环境是大自然赐予的宝贵财富,必须倍加珍惜、精心呵护,使海南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强调“要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海南发展的根本立足点,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0.
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生态文明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特征和标志,因此,大力培育全民生态道德意识,不断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对于新世纪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