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8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70篇
各国政治   89篇
工人农民   64篇
世界政治   332篇
外交国际关系   99篇
法律   1371篇
中国共产党   5568篇
中国政治   7454篇
政治理论   1798篇
综合类   2318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352篇
  2022年   437篇
  2021年   485篇
  2020年   544篇
  2019年   326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304篇
  2016年   505篇
  2015年   960篇
  2014年   2402篇
  2013年   2296篇
  2012年   1657篇
  2011年   1518篇
  2010年   1502篇
  2009年   1373篇
  2008年   1466篇
  2007年   717篇
  2006年   580篇
  2005年   393篇
  2004年   303篇
  2003年   261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正> 对于"法是国家意志体现"这一命题,近年来,我国法学界从两方面抨击甚猛。一是批判该命题所带有的"阶级利益一元论"倾向,认为该倾向否定法律反映包括社会共同利益在内的多元利益的事实和法只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观点;一是批判该命题所导致的"唯意志论"倾向。对原有的法的国家意志性命题进行批判是无可非议的,问题在于这种批判要怎样进行。是完全否定和抛弃这个命题,代之以一种其它命题,如某些同志所主张的权利论或正义论命题?还是把这个命题作为一个基本事实命题保留下来,并重新加以解释,揭示出该命题所对应或描述的法的事实状况——法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法制的完备与欠缺,进而将对法的现实性考察与现实性批判结合起来?作者认为这对当前的法理学研究颇为重要。  相似文献   
92.
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论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学江 《理论学刊》2004,23(10):118-120
生态文化拓展了文化理论空间 ,标志着人类文化的构筑真正进入了理性时代。反思已有文化成果 ,审视现实文化行为 ,展望未来文化发展 ,人类将从人、自然、社会动态平衡的角度展开新的文化画卷。  相似文献   
93.
西部生态经济开发的制度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战奎  胡仪元 《求实》2004,18(3):53-55
西部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经济开发的基础上 ,根据生态经济的系统性、公共性、全球性或称溢出性、持续性等四个特点 ,西部生态经济的开发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 ,这个机制包括法律约束机制、生态转移支付机制和政府协调机制等三个层次。只有建立健全了这些制度机制才能实现西部生态经济的开发和西部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4.
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建设的定位、思路与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显捷 《探索》2004,(5):126-129
现代生态经济是“后工业社会”经济平台的基础支撑,三峡库区生态经济、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是相关一致的。三峡库区未来的生态经济应该定位为现代“后工业社会”知识型生态经济、科技型生态经济、远离贫困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建设的基础起点是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三化”并行不悖;库区生态经济的直接内容是工业生产清洁化、农业产业绿色化、城市建设环保化、家庭“可持续消费”化、环保产业集约化、环保政策综合化。  相似文献   
95.
关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齐建国 《新视野》2004,(2):18-20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任务。这种新的发展观要求我们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人与自然关系和谐,推进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6.
杨长虹 《长白学刊》2004,1(1):56-58
马克思提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不仅标志着哲学主题的转换: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而且也标志着马克思哲学观的革命:从理论批判到实践批判.马克思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把"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统一起来,确立了实践批判的价值理想、基本维度和当代视野,从而实现了哲学观的革命性转变.  相似文献   
97.
以生态为核心的广州大学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广州大学城绿化系统结构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城内高校五大组团在生态环境规划设计方面的特色,强调在建筑中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98.
以五个统筹力度综合规划首都生态交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造成北京交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交通问题不只是路与车,通与达的物理问题或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由车、路、土地、能源、环境和人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问题。生态交通不只是一个福利交通,而且要成为为城市经济发展服务的效益交通,要从治本而不是治标出发疏导交通网络。  相似文献   
99.
1953年毛、梁之间发生的纠纷,是一场关于时政问题的思想交流和观点碰撞.但从宪政史的角度去考察,该事件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意义:第一,在共和国宪政史上,首次将立法机关的代表在立法机关会议上的言论免责权缺乏宪法保障的问题尖锐地提了出来;第二,创设了一个有中国特色的为各国宪法规范所没有的宪政权力--批评和政治批判权;第三,确立了日后相当长时期内宪政生活以毛泽东个人为核心的中国宪政格局.  相似文献   
100.
政治文明作为人类文明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整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物质文明的“晴雨表” ,是精神文明的“主心骨” ,是生态文明的“保护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