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安乐死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湘红 《前沿》2002,(12):134-136
随着现代生命科学新成果的广泛应用 ,安乐死被重新提起。文章在阐述安乐死的定义、分类及对象的基础上 ,然后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安乐死的原则和应有之意以及安乐死对传统道德的挑战  相似文献   
42.
袁枚的生死观是其人生观的重要内容,深受庄子思想的影响。袁枚面对死亡具有达观的态度,其自作挽诗特别是邀人同挽,把死亡视为可吟咏的审美对象,作为获取审美愉悦的创作的契机,实乃卓特超俗之举。但这不等于说袁枚恶生爱死。事实上他不仅不厌恶生,而且对生是十分珍视留恋的。  相似文献   
43.
儒家传统的生死观是一种重生恶死的生死观,但从本质上来说,这种生死观属于典型的“生命质量论”。儒家的这种生死观对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观念和意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为当前安乐死在我国的合法化提供了意识基础和观念依托。  相似文献   
44.
为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向的生死观,生死观教育课程的开设和普及是其有效路径之一.文中探讨了生死观教育课程设计和编制背后的理论依据,为课程设计寻找合理的理论生长点;结合高职学生特点,构建生死观课程内容体系,并提出高职学生生死观课程体验式实践模式;生死观教育课程良好生命环境的营造及课程实施的推动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合力.  相似文献   
45.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 to Hamlet and to the majority of people, who generally treasure life and fear death. In many cultures it is taboo to raise the topic of death in everyday discourse, but this is not the case with the Chinese people. To them life and death are a common conversational topic. Their matter of fact approach is illustrated in the sayings: "Human life is nothing but a stage over which the sun and the moon  相似文献   
46.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为解决当时存在的社会问题,全面阐述了他的社会治理思想.其中包括了生命价值和死亡意义的有益探索,对墨子人生态度、生命态度、死亡态度、殡葬态度进行探索,以期对今人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7.
自然秩序、象征秩序和社会秩序构成了阿卡世界的秩序图景,其中象征秩序和社会秩序以自然秩序为依据,这与涂尔干及其追随者的观点迥然不同。在阿卡人的生死观中,以上秩序之间的关系得到集中呈现,当死者的生命轨迹与自然秩序相违背时,其葬礼形式、规格被“非常”对待。这种处理方式反过来规范着个体行为和社会秩序,并型塑了阿卡人对自然生态与文化的认识基础。社会秩序对自然秩序的服从,透视出阿卡人对人类地位的认识和态度,人类在此被置于与非人类力量对等的地位上,接受共同秩序的规范与约束。  相似文献   
48.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生死观耐人寻味,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他大张旗鼓地营造陵墓,表明他相信人总归是有一死的,恢宏的丽山园就是他百年后的藏身之地,他希望在这里可以保佑帝国江山二世、三世乃至万世地传承下去;另一方面,他又听信燕赵术士的蛊惑,屡屡花费巨资。  相似文献   
49.
英国作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素以特立独行而著称,他的一生著作甚丰。《鸟啼》是他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写的一片散文。本文通过对《鸟啼》的写作背景及内容分析,解读劳伦斯的生死观及其理想与现实的生命矛盾。  相似文献   
50.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死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生活在群体之中 ,生与死自然都会引发人们共同的关怀。传统儒家文化“贵生、乐生、轻死” ,道家却以一个智者观察和审视人生 ,对生死关怀有两种不同的取向 :其一是“全生避死” ,其二是“生死如一”。佛教提倡轮回说 ,其影响有两点 :一是有效打破了传统文化中将人的生活限定在今世的生死观 ;二是通过因果报应 ,使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从而使世界人生具有了某种道德秩序和意义 ,因而也满足了人对意义的基本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