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梁琳 《学理论》2009,(11):27-28
“儒、道、佛”三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对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其他方面发展都起着深刻的影响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儒、道、佛”三家关于生命伦理的思想各自都具有着非常丰富的理论价值。开展深入研究三家生命伦理的思想,思辨地对待中国传统的生死观,吸取精华,弃其糟柏,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才能指引我们选择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52.
生死问题是任何个人或群体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人们对这个问题回答的质量关涉每个人对自己生命认知的正确度和人生安排的合理性。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表达出人总是要死的;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我们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我们通过仪式寄托对牺牲者的哀思,为战争年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和其他革命者提供了高质量的指引,使广大人民的革命、建设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大大增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和其他不甘平庸的中国人,能够通过对这篇光辉著作的进一步学习和对其中精神的更充分体悟,在生死问题上获得正确的结论,使他们的意志自由、主体自觉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从而把斗志和创造精神保持得更加持久。  相似文献   
53.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传统生死现和马克主义生死现的影响下,形成了具有鲜明革命特色的生死观.其基本内涵包括热爱珍惜生命、倡导.大我"观念、正确揭示个体人生目标以及突出死亡价值意义,其外在表现特征是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研究和宣传早期中国共产竞人的生死观对处于新时代的当代国人有着重要的教育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4.
何艳华  谭小华 《前沿》2013,(14):53-55
生死观是人类孜孜不倦追求的宏大哲学命题,中西方在生死观上有很大的不同。与西方的惧怕死亡不同,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意识到了“内在超越”死亡的意义所在。在古代文人的作品里,“内在超越”思想非常丰富,本文以此概念为核心,主分析了道家、儒家、佛家以及在“儒释道”三家合流影响下,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55.
为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向的生死观,生死观教育课程的开设和普及是其有效路径之一.文中探讨了生死观教育课程设计和编制背后的理论依据,为课程设计寻找合理的理论生长点;结合高职学生特点,构建生死观课程内容体系,并提出高职学生生死观课程体验式实践模式;生死观教育课程良好生命环境的营造及课程实施的推动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合力.  相似文献   
56.
在当前深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围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人民服务》一文的内容显现出厚重的当代意蕴。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将《为人民服务》作为终生必修课,矢志不渝坚持正确的宗旨观、政绩观、生死观、友谊观、挫折观。  相似文献   
57.
人生最大的事情是什么?是生与死!自古以来,生死问题就是人类最为关切的问题。也是任何一个宗教都必须解答的问题。在中国,儒道释三足鼎立,而儒者慎言生死,故生死之事多由佛道包揽。佛教的核心就在于能解生死、破生死、任生死,"生死大事"四字足以说尽其存在的意义。"生死即涅槃"是佛教解脱论的真髓所在。本文从佛教的本体论(缘起论)、轮回论、涅槃论三方面对佛教的生死观进行简要阐述,并在佛教生死观的基础上对佛教了脱生死的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8.
李鹏 《现代领导》2009,(12):47-47
中国的先哲们,往往从观察万物生老病死的轮回中得出自然观,再从自然观中得出生死观.进而提炼出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59.
吴霖 《学理论》2012,(12):136-137
以多年前深受日本年轻人所追捧的小说《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作者在小说中隐含的"活着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而活着"等主题,来剖析当代日本社会以及年轻人对"生死观"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60.
三岛由纪夫曾在奠定其小说家地位的『仮面の告白』卷首即引用了俄罗斯著名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美-美という奴は恐ろしい怕かないもんだよ!……何か何だか分りやしない、本当に!理性の目で汚辱と見えるものだが、感情の目には立派な美と見えるんだからなあ……」,不仅仅是这部作品,其很多作品『愛の渇き』、『太陽と鉄』、『金閣寺』等都在力图表现这件事:美是可怕的,同时却是必然的。我们可以说他们是文学中的偶然,但是却也不得不承认从中蕴藏着日本人的异于其他族群的死亡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