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6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将 32只小鼠随机分成 4组 ,包括 3个试验组和 1个对照组。试验组每日分别按剂量4 0 0、80 0、16 0 0mg/kg给小鼠灌服小花棘豆生物碱正丁醇萃取部分 (粗碱 )水溶液 ,同时给对照组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 6 0d后 ,采集心、肝、肾、脾和脑进行病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检查。结果发现 ,肝、肾等实质器官的细胞胞质空泡变性 ,这与苦马豆素中毒引起的病理变化一致 ,表明小花棘豆的主要有毒成分是苦马豆素。  相似文献   
22.
红茂草生物碱抑菌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醇提法提取红茂草生物碱,经石英色谱柱层析分离、结晶后测定了红茂草生物碱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粪肠球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抑菌率和半数抑菌浓度(IC50)。结果显示,红茂草生物碱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粪肠球菌的MIC分别是0.22、0.18、0.18、0.30mg/mL;对这4种供试菌的IC50分别是0.180 7、0.140 70、.140 70、.260 5 mg/mL。表明,红茂草生物碱对这4种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3.
甘肃棘豆生物碱对小鼠外周血免疫细胞活性及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 32只成年健康昆明系试验小鼠腹腔注射甘肃棘豆生物碱 ,测定其外周血T细胞数量及中性粒细胞吞噬率 ,以探讨甘肃棘豆生物碱对小鼠外周血免疫细胞活性及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小鼠在注射甘肃棘豆生物碱后 ,其外周血T细胞数量和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均呈现初期升高、后期下降的规律 ,在一定时期内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 (P <0 .0 5 ,或P <0 .0 1) ;转移因子虽然也能够提高外周血T细胞数量和中性粒细胞吞噬率 ,但对甘肃棘豆生物碱的效应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4.
目的建立了鸦片中吗啡、可待因、蒂巴因、罂粟碱、那可汀5种常量生物碱和牛心果碱、劳丹宁、劳丹素等12种痕量生物碱同时分离鉴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RRHD(2.1 mm×100 mm,1.8μm)色谱柱,以10 mM甲酸铵溶液和乙腈体系梯度洗脱,使用ESI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结果借助UPLC的快速分离和Q-TOF-MS测定的精确分子量和二级碎片信息,实现了17种生物碱的检测。应用SIMCA-P软件对78份国产鸦片和200份缅甸产鸦片进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e analysis,PLS-DA),比较不同地区鸦片样品中生物碱的差异,建立了区分国产鸦片和缅甸产鸦片的判别方法。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用于鸦片样品中常量和痕量生物碱的检测及鸦片样品的产地判别,具有快速、高效、灵敏、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25.
Zhang DY  Zhu JH  Zhao WZ  Wu MW  Hu YL  Cheng LB  Li YH 《法医学杂志》2006,22(5):330-332,F0004
目的观察博落回总碱中毒后大鼠不同时间内心肌细胞凋亡情况,为博落回总碱中毒提供毒理学指标。方法以SD大鼠博落回总碱中毒为实验模型,通过HE染色及凋亡细胞检测技术对大鼠博落回总碱中毒后心肌病理变化进行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计算机病理学图像分析。结果大鼠在中毒后的不同时间段内,心肌细胞凋亡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凋亡数在不同时间段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博落回总碱中毒在临床症状不明显及毒物分析难以检测的情况下,应用凋亡细胞检测技术可成功检测出心肌的病理学变化。  相似文献   
26.
目的建立酸化甲醇(pH=3)液液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MS/MS)测定常见食用植物油中5种鸦片生物碱吗啡、可待因、蒂巴因、罂粟碱、那可汀的检验方法。方法样品加入正己烷摇匀后用酸化甲醇(pH=3)提取,BEH C18色谱柱分离,乙腈(0.01%甲酸)-水(0.01%甲酸+0.05%氨水,体积比)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ESI+)及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结果结果显示5种待测成分在0.5~300ng/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检出限(S/N=3)在0.1~2ng/g间、定量限(S/N=10)在0.5~3ng/g间;回收率(20ng/g,200ng/g)在82.0%~101.4%间,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1.4%~4.2%,基质效应(20ng/g,200ng/g)在-5.3%~5.8%间,日间精密度为2.8%~6.7%。结论本方法前处理简单、耗时短,溶剂使用量少,灵敏度高,适合大批量常见食用植物油中5种鸦片生物碱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27.
生物检材中乌头碱的LC-MS/MS快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对生物检材中乌头生物碱等有毒成分进行快速分析。方法取全血样品经乙腈-甲醇(5:1 v/v)提取,使用Agilent Zorbax SB C18(2.1 mm×50 mm,1.8μm)色谱柱,以0.1%甲酸溶液-乙腈(60:40 v/v)为流动相等度洗脱。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测定全血样品中乌头生物碱等有毒成分。结果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中乌头碱的保留时间为0.73 min、0.77 min和0.63 min;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z 646.4→586.4(乌头碱)、616.1→556.5(次乌头碱)和632.4→572.1(中乌头碱)。乌头碱在0.1~250 ng/m L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87,最低检出限0.1ng/m L,精密度考查其变异系数(CV)5.42%(n=6),血液中乌头碱提取回收率不小于90%。结论本文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快速、简便、灵敏,适用于天然药毒物检验。  相似文献   
28.
乌头类生物碱对心肌的毒性作用及分子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头属植物是被子植物亚门毛茛科中一类重要的有毒植物,也是我国最早有记载的药用有毒植物之一;其块根中多含有剧毒的二萜类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因个体差异、用法不当以及误服或投毒等原因而发生乌头中毒、甚至死亡的报道屡见不鲜。目前,对乌头碱的研究多局限在临床救治方面,缺乏对乌头碱毒性作用机制研究。本文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乌头碱的心肌细胞毒性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9.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某日,7名人员在某酒店用餐饮酒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呕吐症状,怀疑食物中毒。经办案民警调查后发现,所涉及人员均饮用过某不明药酒,药酒中含有乌头样植物块茎。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供现场发现的剩余药酒(棕色液体,1号检材)及块茎浸泡液(2号检材)送本鉴定中心进行检验鉴定。  相似文献   
30.
钩吻生物碱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应用薄层色谱法(TLC)和气相色谱法(GC/FID和GC/NPD)检验钩吻生物碱的方法,得出了检验钩吻生物碱的薄层色谱和GC/FID、GC/NPD检验的色谱分析条件,为钩吻生物碱中毒案件的定性分析提供了分析方法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