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8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15篇
工人农民   58篇
世界政治   9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篇
法律   1916篇
中国共产党   535篇
中国政治   850篇
政治理论   191篇
综合类   63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343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332篇
  2011年   370篇
  2010年   342篇
  2009年   338篇
  2008年   336篇
  2007年   233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赵恒 《华中电力》2024,(2):51-68
人民陪审员制度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之间客观上存在张力关系。在认罪认罚案件审判活动中,人民陪审员制度适用的挑战体现在:人民陪审员参与空间愈加有限、事实审与法律审区分难度增大、人民陪审员审判能力被削弱等等。产生上述挑战的原因包括两种制度改革预期目标有别、陪审规则设计存在内生不足、合作性司法理念强化法律职业联系、考核任务增加工作负担等方面。顺应我国刑事司法发展趋向,宜从以下四个方面完善人民陪审员参与认罪认罚案件审判活动之主要方案:第一,坚持审判中心主义以统筹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改革进程;第二,调整人民陪审员参与认罪认罚案件的审判规则;第三,以优化检法职权关系为依托规范认罪认罚从宽程序;第四,健全考核机制以提高认罪认罚案件审判质量。由此,进一步提升我国刑事案件繁简分流进程中审判方式改革质效。  相似文献   
152.
田方 《法制博览》2022,(9):83-85
民事法律事实是民事法律理论当中最重要和基础的概念,通过对民事法律事实的解读可以深刻影响民事法律体系的构建.通常来讲民事活动当中的多数民事法律关系,并非单件民事法律事实发生所导致,需要多件事实相互影响才能形成民事法律关系,因此需要对民事法律的事实构成进行研究和解读,由此为民事法律研究提供支持.基于此,本文从民事法律事实的...  相似文献   
153.
孙晓乾 《法制博览》2022,(3):163-165
暴力是一种产生伤害性结果的象征行为,然而在长期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下,被披上"家庭"外衣的暴力,其存在和危害被严重忽视和低估.直至21世纪初,通过教育而提升的人们对人权和法治的关注,使得家庭暴力不再隐形,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实施,更是为家庭暴力的法律约束增加了有力的系统化规定.面对家庭暴力,逃脱家庭...  相似文献   
154.
论事实解释——对事实认定中一种潜在机制的哲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在原本就存在解释,事实的认定离不开事实的解释。解释事实的前提是理解事实,理解事实需要具备理解的要件——前见。事实应作为解释的客体对象的同时又限定了解释的视角。规则留出的种种空白必然经法官予以填补,法官也借助于这些空间张显出对事实的个性化评判。解释不是一种事实的原本复制,而是一种创造性行为,一种个性化的建构事实"血肉"的行为。实现忠实于事实的要求有两个困难:一是究竟有没有"原事实"会形成不同的解释;二是对"原事实"的识别不能离开现实的因素。事实解释应受约束于各种可能性因素,这些因素综合起来确保了解释符合事实的理性方向。  相似文献   
155.
156.
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书面订立,但现实中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大量存在。放松对劳动合同的形式要求,将口头合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纳入劳动法范围并加以倾斜性的保护,引导劳动关系当事人特别是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是一个符合合同本意,理性和现实的选择。而最重要的是这一选择符合劳动法的根本立法宗旨,有利于对劳动者的保护,协调、稳定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7.
【裁判要旨】本案通过指明行政裁决基础争议为民事争议,人民法院对民事纠纷,原本就享有完全的司法裁判权;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解释》)第140条第2款关于行政裁决案件一并审理民事争议无需另行立案的规定,以及自然资源确权行政裁决行为涉及款额的确定,从实质化解争议角度出发,认为人民法院在查明事实、证据充分确凿的情形下,可以依照行政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依法作出变更判决,直接将土地、山林等自然资源权属判决确认给争议一方。  相似文献   
158.
―、基本案情聂某原系某矿业公司所属物资公司北区仓储库仓库班职工,从事值更门卫岗位,该岗位的职责为:负责仓库班备件库区物资、人员、车辆出入库的登记审核及夜间库区巡视看护工作。某矿业公司《值更门卫岗位规程》对交接班制度作了“交接内容及标准”规定:双方交接班时要面对面,交接辖区的技防设施、物防设施、消防器材、基础台账、安全隐患、重点工作、卫生等,并共同签认。  相似文献   
159.
《北方法学》2020,(5):91-104
在我国法官认定刑事案件事实的心理过程中,控方指控事实产生的"锚定效应",对被告人有罪"预设值"的假设验证、非理性因素、外部因素产生的心理压力,法官性格等心理因素都会对事实认定产生影响。这种心理过程具有如下特征:法官对被告人有罪假设的验证具有明显的单向思维特征;被告人是否认罪对法官心理影响力较大;在重大、复杂案件中法官承受的来自外部因素的心理压力更大;非理性因素的运用缺乏规范。为了对法官认定事实的负面心理因素进行控制,以使法官认定事实的心理过程更为合理化,应通过程序机制限制法官形成被告人有罪的"预设值"水平,改变法官进行假设验证的单向性思维,降低口供对法官的心理影响力,限制外部心理压力对法官心证的负面影响,同时对法官认定事实中的非理性因素进行合理规制。  相似文献   
160.
胡锦涛同志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在当今经济体制和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