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0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60篇
法律   78篇
中国共产党   239篇
中国政治   397篇
政治理论   51篇
综合类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5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彭丹凤 《党课》2008,(6):90-93
王先生的妻子早在几年前就病故了,唯一的女儿也已出嫁。因此,退休后的王先生变得百无聊赖、形影相吊。一次,王先生在公园里偶然碰见一个老朋友在遛鸟,那种欢乐、和谐的场景一下子就把他吸引住了。  相似文献   
92.
兴泽 《党史纵横》2000,(4):30-33
1946年3月4日老舍应美国国务院之邀到美国讲学,与他同行的是著名剧作家曹禺。行前,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等团体或个人举行了欢送会。在“文协”上海分会的欢送会上,老舍说:“‘文协’是最干净、最珍贵的一个团体,在我回国时,希望政治协调的决议,多少实现了一点,而‘文协’能更自由地活动。”话不多,却充满感情,饱含辛酸。他的希望,既是对“文协”的,也是对整个中国社会的;是真诚的,也是理想的。战后半年的时间里,他已经亲身感受到,自由民主的空气并没有因为抗战胜利而加强。“一二一”昆明惨案后,他还曾带着“文协”队伍参加…  相似文献   
93.
我开始做学问是在1985年考上研究生之后,我学的专业是中国文学批评史,导师是华中师范大学的曾祖荫、周伟民和王先霈三位先生既有厚实的国学功底,又对新的理论和方法有着敏锐的感知力和透彻的化解力。他们治批评史从选注古代小说序跋开始,继之分别用美学的、比较文学的和心理学的方法研究古文论。有其师必有其徒,受三位先生(尤其是王先霈先生)的影响,我也学着用西方心理学的方法和观念来重新解读中国古代文论。出道之初,我的解读对象几乎跨越了整个中国文学批评史:  相似文献   
94.
刘仰东 《民主》2014,(12):44-46
<正>始建于1863年的利顺德大饭店,不仅孙中山住过,民国时期到过天津的风云人物差不多都住过。它还是许多传诵下来的历史事件和故事的发生地,开创了若干"中国之最"。利顺德也因此成为国内无数老牌饭店中唯一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利顺德的"中国之最"走进利顺德大饭店,能看到以相框形式嵌在墙上的颇为醒目的标志性文字:"始建于1863。"也就是说,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的同治、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时期。  相似文献   
95.
晓方 《党史纵横》2001,(8):35-35
尚钺先生于1902年出生于河南罗山望族,幼年接受中国传统教育。1921年考入北大预科及英国文学系,此间曾接受鲁迅先生的指导。他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家乡罗山一带举行革命暴动。1928年被国民党逮捕并施以酷刑,尚钺坚贞不屈。鲁迅先生对此事极为关注并请人将其保外就医。尚钺经楚图南介绍来到吉林省吉林市毓文中学,以教书为公开职业,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尚钺为了帮助党团的工作,选择了李大钊、鲁迅、高尔基的一些文章和作品,让学生阅读,并进行一点启蒙式的讲解。在这些学生当中,有一位叫金成柱的朝鲜族学生,虽然只有十五六岁,…  相似文献   
96.
嗬!一脚踏进展厅,我不禁发出了这样一声感叹。对张泉先生,我是早有耳闻,对他的画虽看过,但都是零星的,缺乏系统的欣赏和体会。听说这次他在省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而且是多次在国外举办画展后,第一次在家乡的土地上举办,我想一定是要把最好的最美的奉献给家乡的朋友们同事们父老乡亲们。  相似文献   
97.
代表微语     
当好人大代表,要不做四种“先生”,即不做“南郭先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做“盲人先生”,做到不以偏概全;不做“好好先生”,要敢于负责;不做“和坤先生”,要廉洁自律。  相似文献   
98.
古远清 《台声》2000,(2):22-24
去年8月份在黄山召开的海峡两岸苏雪林研讨会上,展出了台湾刚出炉的苏雪林《日记卷》,总计15册,长达400余万言。这《日记卷》最先是安徽大学中文系沈晖先生征得苏雪林教授本人同意在祖国大陆出版的。正当苏氏日记装箱运回时,被台湾有关方面发现,连忙追回,说此日记的出版权在台湾而不在大陆,于是只好改由台湾成功大学中文系主持整理出版。如果说,苏雪林《日记卷》还只是两岸整理权、编辑权、出版权之争的话,那两岸对台湾文学的诠释权之争,比这激烈得多,时间也长得多,屈指一算已快20年了。不妨先从最近的“争夺”讲起。曾任民进党…  相似文献   
99.
今年9月.六朝古都南京将迎来一次全球华人瞩目的盛会——第六属世界华商大会。古城南京正以积极、热情、精心的筹备工作.迎候来自世界各地的华商的亲情会聚。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南京市副市长.第六届华商大会筹委会南京办公室主任罗志军先生.请他谈谈与华商大会有关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0.
有关《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的历史文章 ,我是在北京一家杂志的连载中读到的 ,其史料相当一部分来自俄罗斯解秘的苏联档案。我过去觉得文章里头未知的史料不少 ,很有用。最近读了刘统先生一篇文章 ,才知道我过去没有细推敲。刘统先生在文章中讲到 ,解秘的苏联档案中关于中国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野战军武器来源的材料完全不对。这一点提醒了我 ,我们以后使用苏联解秘档案要小心 ,要多方查证 ,不然会上当。解秘的苏联档案中说 ,194 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以后 ,出兵中国东北的苏联红军向中国东北民主联军 (即后来的东北野战军 ,后又改为中国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