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31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米彦青 《前沿》2004,(12):229-231
张若虚虽然在《全唐诗》中只留下了两首诗 ,然而他的《春江花月夜》中显现出的阔朗的意境和深邃的宇宙意识 ,却有开启盛唐气象之功。其后的陈子昂深化了初唐人的这种宇宙意识 ,并且沿革到李白时终于开创出了一个朗畅的有盛唐气象的天地。  相似文献   
32.
交往的距离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盛唐时期的两个大诗人、好朋友惺惺相惜,以诗寄意,传为佳话。知己之间的交往方式很多,也可以是,你做你的事,我做我的事,虽有感知,心中常念,但互不打扰,这是一种无言的尊重。  相似文献   
33.
《各界》2010,(5):F0003-F0003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官至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纪念地有杜甫草堂、杜甫墓、杜公祠、杜甫公园、杜陵桥、杜陵书院等。  相似文献   
34.
杜甫是唐代诗歌的集大成者,其诗众体兼备,七律更是他倾心血而作,代表了他创作的最高成就。盛唐七律在杜甫笔下已臻于成熟。其标志是盛唐七律中杜甫创作的数量最多,合律率高,极大地扩充了盛唐七律的用韵范围,无论在章法、句法还是字法都极尽变化,成为后世的典范。  相似文献   
35.
立法与立信     
立法的目的在于法律的有效实施,而法令推行的根本前提是立信于民,是言而有信。说到这个话题,首先让我们熟悉一下中国历史上的强秦时期和盛唐时期的两个历史事件,一则是商鞅“南门立木”.一则是戴胄“依法断流”。  相似文献   
36.
从孔子至汉儒建构起来的"儒家诗教",搭架起了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主要框架,奠定了两千年来中国诗学的主流思想,影响后世深远。唐为诗之大国,元结、杜甫及白居易等诗作深蕴教化,这自不在话下。然而若摆在盛唐普遍追求"风骨"、"兴寄"与自然音律等美学范畴底下,对历代学者公认诗风冲淡澄彻的自然田园诗派以及雄奇浑厚的边塞诗派之作品进行考察,尝试挖掘彼等诗作中蕴含讽喻教化,体现诗教精神之思想内涵,则是饶有兴味及颇具学术价值的探究,可为儒家诗教影响后世既深作一道有力的注解。  相似文献   
37.
《党的建设》2014,(9):41-41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郡望出自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魏晋以降,颜氏即为江左望族,世代以儒雅传家,善小学,留心翰墨。颜真卿幼承家学,并重真、草。在书法史上,颜真卿是继“二王”(即王羲之和王献之——本刊注)之后书法成就最高、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端严宏伟,颇具盛唐气象,是书法美、人格美浑然一体的杰出典范。颜真卿楷书风格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最初轻健秀逸。源于母旋殷氏,而得力于褚遂良、张旭,如《王琳基志》《郭虚己墓志》《多宝塔碑》等;广德(763)以后,趋于茂密圆劲,成就自家风貌,如《郭家庙碑》《颜勤礼碑》等,世称“颜体”,与柳公权的“柳体”并称,有“颜筋柳骨”之誉。  相似文献   
38.
普通高中教材《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明确提到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达到全盛时代,教材明确指出: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气势恢弘的全盛时代。隋唐时期(主要是唐朝)中华文化的发展不是偶然的,盛唐文化的形成是唐朝社会政治经济等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39.
刘肃勇 《侨园》2013,(7):45-45
<正>姚崇,唐朝陈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人,生于650年,为历任唐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著名宰相,对唐玄宗李隆基创立盛唐"开元之治"有着重大贡献。尤为可贵的是,姚崇以朴素的唯物论,敢于同当时奉为神明的"天人感应"学说施以抵制、挑战。716年,唐玄宗治下的河北、山东地区闹蝗灾,百姓却不敢捕杀蝗虫,反倒祈祷跪拜上天显神灵免除灾难。姚崇则当即指派官员去灾区主持捕杀蝗虫,遭到了期中权官卢怀慎的反对,声音:"人力怎能制住天灾,多杀蝗虫定然伤害老天和气,使不得。"姚崇力挺反驳说:"蝗虫把禾苗吃光了,老百姓怎么生活,杀虫救人,有祸我独自担当。"于是灾区群众奋起捕杀蝗虫,终于在"人定胜天"中杀灭蝗虫保收成。过了几年,唐玄宗李隆基下诏要东巡洛阳,未出行即突发了长安京城太庙坍塌事件,大臣则纷纷上奏说:  相似文献   
40.
每当我们回首盛唐一日转衰的这一幕,都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何一个经济上、文化上空前强大的帝国,会无法抵御一场地方叛乱?为什么这次叛乱一起,一切都变得不可收拾了呢公元8世纪中期,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仿佛刹那间力松劲泄,不但在军事上节节败退,更可怕的是失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