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0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16篇
世界政治   7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9篇
法律   1237篇
中国共产党   524篇
中国政治   577篇
政治理论   191篇
综合类   57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246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黄元武 《党课》2012,(17):38-45
教学对象: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村党组织负责人;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员进一步明确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有效举措,并使之落到实处、发挥效能;教学提示:教学前要深入了解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引用教学参考之内容;教学时间:1.5小时。  相似文献   
112.
《党课》2012,(7):24-31
教学对象:基层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员明确新形势下保持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重大现实意义,从而自觉地加强修养、锤炼党性,为发展党的事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13.
张鹏 《政法论丛》2013,(6):79-85
刑法上的扒窃需要充分考虑刑法目的和罪刑法定原则进行实质解释.扒窃入罪的根据应站在结果无价值立场进行分析,这一根据正是甄别、筛选和归纳扒窃概念诸要素的实质理由.扒窃行为只有达到足以造成数额较大损失的程度才能认定为犯罪.依此,扒窃是指行为人在公共领域对一般人所携带财物实施的技术性盗窃行为.同时,刑法上扒窃不以财物“随身”携带和“秘密性”为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4.
胡兴  羊虎 《中国检察官》2012,(20):15-18
本文案例启示:司法人员对行为人主观心理态度的认定应坚持全面完整地评价危害行为,遵循从客观到主观的顺序,避免孤立地把握证据。在具体判断时应从行为人实施的行为,结合行为的相关因素进行考量。同时,不能简单地运用效果逆推动机。得出的结论一定要经过周密的论证,排除其他各种可能,进而提出充分、切实可靠的证据。[基本案情]2008年11月1日凌晨5时许,犯罪嫌疑人孟某在A市B区以雇车为由,在坐上司机张某驾驶的出租车后要求张某载送其到C市,司机张某以  相似文献   
115.
二八法则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列托在对19世纪英国社会各阶层的财富和收益统计分析时发现:80%的社会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20%,这就是"二八法则"。"二八法则"反应了一种不平衡性,但它却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16.
刑罚正当化语境下的认罪协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罪协商制度不仅具有程序法上的效率优势,更是实体法意义上刑罚正当化根据的具体表达和实际应用,认罪协商制度的认罪和量刑建议过程即是刑罚正当化的实现过程.所以要厘清认罪协商的刑罚正当化根据:即侧重特殊预防的刑罚目的、但又兼顾了一般预防和报应的效果实现,并以此为目标进行认罪协商的配套设置.而我国未来构建真正有效的认罪协商模式除了需要构建具体协商程序之外,更为重要的是采用规范的方式对实现刑罚目的正当性的认罪协商实体内涵进行具体规范,方能保障认罪协商的实体法功能实现.  相似文献   
117.
道德评价是康德道德哲学中的重要环节。康德认为出于责任的动机是道德评价的必要条件;道德行为应该排除关切、爱好的动机。法则可以排除主观性的准则对人的主导,保证了道德的客观性。定言命令将道德行为看作是客观必然的目的本身;假言命令却将道德作为得到其它目的的手段。自律的道德是人遵从理性的道德法则;他律的道德是由于外在的约束和强制,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118.
杨博 《共产党人》2017,(8):48-49
警示教育要多角度、多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用具有冲击力的案例达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19.
侦查作为国家调节社会的一种手段,其目的的研究不应仅从刑事诉讼的狭隘的视角进行考察,而且还要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界定。以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为框架界定侦查目的,对侦查构造、刑事诉讼构造的改革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0.
巨灾保险试点运营以来,在取得了一定的巨灾风险管理成效的同时困难也不断出现,因此,如何进一步推行巨灾保险,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论述以巨灾保险转嫁巨灾风险与自助、互助、公助的理念相契合,巨灾风险之"公众性"和"社群性"决定了巨灾保险政府介入的必要性和有限性,巨灾保险与大数法则的矛盾及其化解,巨灾保险试点运营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