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37篇
中国共产党   298篇
中国政治   252篇
政治理论   91篇
综合类   8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粉碎“四人帮”后,“两个凡是”和“左”倾错误仍然严重阻碍着拨乱反正和端正党的思想路线的进程。在这个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胡耀邦以非凡的胆识和勇气,点燃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熊熊烈火。胡耀邦是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组织者和推动者;邓小平控制着大局,一掌定乾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2.
说真话,说的不一定就是真理,但唯有说真话,才可能达致真理。然而,古往今来,说假话之风,从未断绝。现在,社会上说假话之风有盛行之势。不仅一些普通群众说假话,就连某些党员干部也不说真话。“村哄乡,乡哄县,一级一级往上骗,一直骗到国务院。”  相似文献   
133.
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靠“说”,又要靠“做”。“说”即“言教”,是通过宣传真理,用真理的力量去教育人、号召人;“做”,即“身教”,是通过身体力行,用人格的力量去感染人、征服人。“言教”与“身教”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34.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结论和理论结晶,在新的时代和实践条件下,其发展将更好地坚持科学创新的核心理念,在兼顾意识形态取向的前提下彰显学术取向,将马克思主义不断与新的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发现新的真理,促进理论发展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135.
闻羽 《政协天地》2007,(5):48-48
今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189周年纪念日。每年的5月5日也是我国解放初规定的“学习节”,这点,人们现在似乎淡忘了。在这意义非凡的节  相似文献   
136.
沈宝祥 《岭南学刊》2004,2(4):11-16
支持由胡耀邦发动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实现思想大解放,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这是邓小平的一大历史功绩。学者们从史实和评价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对研究状况作了比较全面的概括和评论,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7.
董岩 《新湘评论》2006,(12):62-63
“笑谈真理”。是梁衡早在中学时代就熟记在心的一句列宁名言。几十年过去了,他没有想到。这一句话。自己竞实践了大半辈子。  相似文献   
138.
马克思的“历史性”思想与海德格尔的“时间性”观点有本质上的区别 ,马克思强调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海德格尔则把真理的“历史性”理解为“时间性”。海德格尔的“时间性”真理论由于存在局限性而遭到当代西方哲学家的诸多批判。晚年 ,海德格尔对马克思哲学的高度评价 ,体现了他对自己真理思想的深刻反思。回归生活世界已成为当代绝大多数哲学家的普遍取向 ,而在实践中创造人类的历史 ,揭示历史的真理 ,则是马克思为哲学所开辟的光明大道  相似文献   
139.
本文以当今时代的视角从真理标准、真理认识途径和发展规律、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等方面解读、辨察和审视中共三代领导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真理观。  相似文献   
140.
李达是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经济学家、法学家和教育家。虽然他没有专门阐述真理观方面的论著,但是我们可以从他在很多著作、特别是哲学著作中了解到他关于真理问题的一些重要思想。学习、领会并用这些思想去指导实践,是我们对这位集革命家与学者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