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37篇
中国共产党   298篇
中国政治   252篇
政治理论   91篇
综合类   8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教科书认为"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而笔者认为"真理"是主观对客观的超越,人们孜孜以求的真理,决不是主体被动地趋向客体,追求与客体的符合,而应是以主体为主导,"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62.
本文提出并初步分析了谬误的客观性问题,认为谬误的产生有客观的根源,确立谬误的客观性能够解决有关哲学难题,保持哲学原理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从谬误与真理的关系也可以提出廖误是客观的。  相似文献   
163.
尊重实践 ,大胆试验 ,是邓小平思想方法鲜明的实践品格 ,是邓小平理论的生长点和活力之源。不搞争论 ,拿事实来说话 ,透露着一种解蔽求真、务实管用的方法魅力。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是邓小平理论永葆青春的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164.
余玮 《党史文苑》2004,(11):22-27
提起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那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大讨论,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都刻骨铭心。揭开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序幕的是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文章。而这篇文章的“始作俑者”胡福明,当时只是南京大学一个普通的哲学教师,他因该文而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改革开放以后,胡福明担任了江苏省地方高级领导干部职务。作为一位学者型官员,胡福明不光自己痴心学术,还领军江苏学术界,创造了许多深具时代意义的思想成果。从年轻时代跨入学术界开始,胡福明追求真理的脚步始终没有停顿。如今他虽已年逾七旬,退…  相似文献   
165.
邓小平对真理标准讨论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在我们党和国家处于重大历史性转折的背景下,在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和支持下开展起来的。“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结束后,党面临着全面拨乱反正和“两个凡是”的严重干扰。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同志最早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支持和领导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毛泽东晚年错误和毛泽东思想,世世代代用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等等。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理论、新实践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6.
跟着真理走     
我总感到面对新生,我有很多话想说.这大概是出于某种责任感,出于某种盼望,似乎还不是出于虚荣心,不是出于所谓"话霸"的骄横,不是缘于令人讨厌的好为人师的"职业病",不是为了做秀、摆姿态、抢镜头、出风头吧?其实,聆听是最幸福的,鲁迅先生早就说过:"沉默时,我感到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我此时就感到空虚,感到紧张,因为一开口讲话,就意味着遗漏、片面,甚至犯错误,就意味着将自己置于被审视、被批评,甚至被嘲笑的险境.米兰·昆德拉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我想说:"人类一说话,上帝更发笑."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去年师生见面会上我讲了五个问题,今年我想多讲一个问题,讲六个问题.对这六个问题的言说合成一句话,就是:"跟着真理走".  相似文献   
167.
孟力 《红岩春秋》2012,(5):101-102
1948年9月,受挺进报事件牵连,共产党员罗广斌在成都家中被捕,随后押解到重庆,关进渣滓洞监狱楼七室,次年初转入白公馆关押。在渣滓洞,罗广斌遇到了他的上级——重庆沙磁区学运特支委员张国维,一位久经考验的共产党员。他们虽彼此熟悉却不能相认,  相似文献   
168.
梁衡 《学习导报》2012,(3):64-64
这个题目是我读初中时,在《人民日报》上见到的一篇文章的标题。文章引自列宁的话意,说我们谈话、写文章为什么一定要板着面孔?就是严肃的真理也可以笑着来谈。几十年过去了,我一直没有忘掉这个题目,因为天天读报,特别是读言论时,看到的仍是板面孔多,笑面孔少。  相似文献   
169.
170.
《党课》2014,(13):34-35
避免盲目崇拜。马克思主义不是《圣经》,不是宗教神话,它不需要用神秘的虚幻世界来诱惑人们信奉它,而是完全把自己置于实践的严格检验之中。马克思主义著作之所以成为经典,因为它是被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的科学真理,时刻释放着无与伦比的思辨力量、流光溢彩的真理光芒和历久弥新的理性魅力。毛泽东说:“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我们欢迎这个理论,丝毫不存在什么‘先哲’一类的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头在里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