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37篇
中国共产党   298篇
中国政治   252篇
政治理论   91篇
综合类   8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具备的条件很多,魅力肯定是一条。所谓魅力,词典解释为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在生活中,有些人特别有吸引力,到哪都是焦点。这是为何?简单地说,这些人CQ高。CQ就  相似文献   
32.
习主席深刻指出,要用真理说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实打动人。紧紧围绕实现强军目标的要求,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论述,从"思想调查、备课授课、课后讨论、配合活动、形式方法"等五个方面的工作,就如何真正把"三真"要求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3.
德国伟大的诗人歌德曾说过,“人们若要有所追求,就不能不犯错误”。这句话对于追求和探索科学真理的科学家来说尤其合适。由于科学家往往是在与疑难和不确定性打交道,是向人类的未知领域发起挑战,是要解决前人未解决的问题。他们仿佛是在黑暗中摸索,没有任何人能够确切地告诉他们要寻找的答案是什么,也没有任何现成的方法指导他们怎样才能获得成功,因此,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犯错误或有失误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34.
《学理论》2013,(31)
信仰是主体对于某种思想的真诚信服,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各种不同性质的信仰,有真理性的信仰也有非真理性的信仰,若要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就必须要求自己的思维尽量充分而又准确地反映客观存在,这就要坚持真理、信仰真理。然而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问题,所以要对这些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正确处理这些问题,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坚定对真理的信仰。  相似文献   
35.
构境论不是主观论,它的基础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的非实体关系场境。在文本学的意义上,它不再以还原解读对象的原初语境为指向,转而承认解读理解本身无法消除的生产性,这使任何理解能只处于历史的相对性之中。由此,我们承认了相对性,认识了我们都拒绝绝对真理,我们才有可能真的遇到真理。  相似文献   
3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对旧哲学认识论的超越,不是像传统教科书阐释的那样,把实践引入认识论,从"行"决定"知"的纬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基础地位和决定作用,而是要求我们彻底转变思维方式.只有从实践理解相关的认识问题,才能升华到真正的实践认识论.本文对实践的认识主客体现、实践的认识本质、规律观和实践的真理客观性观的探讨,将有助于增进人们对这个重大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37.
徐朝  胡蕊 《奋斗》2008,(4):3-6
20年前。黑龙江省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生产力标准大讨论活动。那场大讨论是真理标准讨论的继续和深入,是又一次思想大解放,使黑龙江广大干部和群众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意识到了发展商品经济的重要性.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禁锢中解脱出来,认识到在经济发展中判断是非的根本标准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抛开了姓“资”姓“社”的困惑。为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扫除了障碍。今天,当我们在聚精会神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十届党代会精神的历史关头,回顾龙江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我们不能不将这段历史重新翻开,回味它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有幸邀请到了省政协原主席周文华同志,当年他是主管意识形态工作的省委副书记,在省委领导下具体参与组织了那场大讨论工作,我们请他讲述了当年生产力标准大讨论的情况与体会。  相似文献   
38.
对宗教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当今科学昌明的时代,宗教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呈现增长的趋势,这一事实使我们有必要对宗教的本质与功能作进一步的思考。本文认为宗教是人对终极意义的自由追求,是人的一种深刻的精神需要,不能被其他东西所取代;宗教也是一种社会伦理精神的核心,我们可以吸取宗教中积极因素以建构新时代的伦理精神;宗教同迷信和邪教有本质区别,不能混为一谈,并且应该进一步发挥宗教防范抵制迷信和邪教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尚东涛  朱占江 《探索》2003,4(5):75-77
任何哲学理论都以"本体"为"基"而立,反本体论的后现代主义哲学同样有自身的"本体论承诺"."本体"作为人为了自身的存在而对世界"归一"的认识,与真理胶着在一起.对"本体"真之判定,如果在波普证伪理论的原则下,宜取新历史主义学派的夏佩尔的立场,即当"本体"在三大真理论视域皆为真时为真.据此,"本体"虽在融贯论和实用主义真理论视域内为真,但由于在符合论尺度下不为真而非真.这既表明后现代主义哲学反本体论倾向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又不表明这种倾向的全然合理性.因为,"本体"非真并不能对人对"本体"的需要构成否证.但"本体"非真的判定表明"本体"及哲学理论的归宿不是"科学",而指向人是其所未是之应是;"本体"及哲学理论的非惟一性,彰显着其内在的"宽容精神";哲学文本之"本体"理解的"一定之不定"的多样性,均具"合法性".  相似文献   
40.
转型时期我国依法行政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多元价值取向共存,这一现象表明依法行政本身就是一个"是"与"应该"的有机统一体,而依法行政的"是"(真理追求)与"应该"(价值取向)的相互制约和矛盾运动则正是各国依法行政实践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遵循这一规律对于当代中国的依法行政建设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